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202章 巫山云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民国初年的江苏宝山(如今归属于繁华的上海),这个看似平常的小地方,却上演了一出离奇到令人咋舌的案子。哎,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各位看官,且让我细细道来这桩荒诞至极的奇案。

话说宝山有对周姓的姐妹花,姐姐周凤宝,妹妹周凤蓉,两人都是天生丽质,那脸蛋儿、那身段儿,简直是人间尤物。可这对姐妹呢,就是有个毛病,太风流了,跟那些不三不四的浪荡子纠缠不清,简直就是当地的“风流双煞”。

有一天,秋高气爽,姐妹俩在田里摘棉花。夕阳斜下,两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突然,一个俊朗的少年李甲从地头走过。这李甲啊,是当地裁缝店的小学徒,每天回家都得经过这片棉花地。

妹妹周凤蓉一看这少年长得这么帅,立马丢下棉花袋,跑过去拦住了李甲,非要跟他聊上几句。姐姐周凤宝一看妹妹这动作,心里暗喜,也凑了上来。就这样,两姐妹一左一右,拉着李甲就进了棉田深处。接下来的事儿,嘿嘿,那叫一个刺激,两姐妹轮流上阵,把李甲伺候得那叫一个舒服。

这李甲啊,还是个童男,之前只听过别人口中的风月之事,哪想到今儿个能碰上这等好事,而且还是双飞!他这一尝啊,简直是欲罢不能。可惜啊,这姐妹俩贪心不足,一个劲儿地索求,李甲哪里受得了,突然之间就四肢抽搐,双眼翻白,口吐白沫,就这么倒在了姐妹俩的石榴裙下,一命呜呼了。

哎,这案子啊,真是离奇得让人瞠目结舌。你说这李甲是福还是祸呢?遇上了这对姐妹花,算是享受了一回人间极乐,可又因此丢了性命,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各位看官,这案子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咱们拭目以待吧!

在巫山云雨之中,一场悲剧悄然上演。学徒李甲的尸体在棉田中横陈,如同被遗弃的木偶,无声地控诉着命运的残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惨状,周凤宝和周凤蓉这对姐妹花惊恐万分,慌乱中想要弃尸潜逃。然而,就在她们即将逃离现场之际,一双锐利的眼睛发现了端倪,将她们牢牢抓住,扭送到了员警之处。

这起离奇的案子被送到了宝山县知事的手中,可这位大老爷却是愁眉苦脸,一筹莫展。这案子可真是棘手啊,凤宝凤蓉两姐妹一口咬定是李甲见色起意,对她们强行无礼。可证人却言之凿凿,说是这对姐妹先动的手。这女子对男子强行无礼,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民国的律法上哪里去找这样的条款啊?宝山县知事挠破了头皮,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经过一番激烈的审问,凤宝凤蓉两姐妹终于改了口,说她们和李甲是“三情相悦”,李甲还答应娶她们呢,姐姐凤宝为正房,妹妹凤蓉为妾。这话听起来倒是挺美的,可惜啊,不过是她们推卸责任、逃避制裁的借口罢了。

案子最终交到了宝山县法庭的手上,两姐妹的名声在外,自然有人愿意出来作证,说她们俩平日里就不检点。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法庭终于裁定两姐妹有罪,判处三年徒刑。

这消息一传出来,可真是轰动了整个周边地区。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桩奇案,有的人摇头叹息,有的人则觉得好笑。就在这时,江苏游玩的名律师曹汝霖听闻了此事,他一看这案子,立刻就火了,直接在报纸上写文章,痛斥那些不懂法的家伙。他决定亲自出马,为两姐妹伸冤。

周家的亲戚沈某得知这个消息后,赶紧赶来请曹汝霖出手相助。曹汝霖一听,想都没想就挥笔写下了诉状,并上诉到了江苏省高等法庭。他还特别声明:自己将分文不取,只为正义而战!

这下子,整个案子又掀起了新的波澜。人们都在猜测,这位名律师到底能不能为两姐妹洗清冤屈呢?这桩奇案又将如何收场?咱们拭目以待吧!

江苏省高等审判厅的法官,正在品茶之际,忽然收到了一卷厚厚的状纸。他心中暗忖:这又是哪家的冤屈呢?小心翼翼地展开一看,洋洋洒洒几百言,嘿,这文字功底可真不赖!状纸里把周氏姐妹的冤屈写得那叫一个清楚明白,就像是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连环画。

曹汝霖这大律师在状纸上特别强调:“这俩姑娘啊,都是弱不禁风的小女生,哪里有力气去强迫别人做坏事,更别说把人给弄死了。要是李甲不愿意跟她们好,她们能怎么办?总不能硬来吧?那他怎么死的呢?”

曹大律师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李甲这家伙啊,明显是心甘情愿跟她们玩儿的,结果自己贪心不足,送了命,这能怪谁呢?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法官看完这纸状纸,心里暗赞:这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啊!可是这案子嘛,确实有点棘手,以前也没遇到过类似的,这可怎么判呢?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这事上报给京师最高法院,让他们来定夺吧。

于是,这案子就被移交到了江苏高等法院。曹汝霖大律师在法庭上可是滔滔不绝,为两姐妹辩护得那叫一个头头是道。他说:“这案子啊,看似是奸情杀人,但关键是要看两姐妹有没有强迫李甲。要是她们没强迫,那就是通奸了,跟杀人没关系。想想看,俩弱女子哪有能力强迫一个大男人?再说了,李甲这家伙一看就是个色胆包天的家伙,自己贪心送命,这能怪谁呢?”

法官和陪审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心里也开始琢磨:这案子到底该怎么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