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后世的廖化是一个赵云迷吧。
蔡邕、赵云听说廖化让廖开拜他们为文武老师,自然高兴。蔡邕不必说了,是廖化的岳父,赵云更不必说了,既是自己的“挑担”(两个男子娶了一对姐妹),更是自己的义弟,任何事都是有求必应!
拜师礼同一天举行,廖化也举办了盛大的拜师宴会——做了官,早已不差钱了!而且这些宴会也是和属下交流的机会。
廖开平时积极好动,拜师礼颇为新奇,学的有模有样,惹得众人一番夸赞,自己也是兴奋异常。
“小子!悲惨的童年已经开始,你高兴不了几天了!嘿嘿嘿”
廖化心中暗道。
不过,此时学生学习还没有那么卷。不像在后世,幼儿园还好些,到了小学,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那真是呵呵呵了!反而在大学,不少学校管理都非常松懈,学生很容易毕业,导致很多学生天天玩手机,打游戏,不务正业,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完全颠倒了!
应该是在十六岁以前,学业相对轻松,保持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并学好基础知识,到了大学,学生承受力增加,精力旺盛,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增加学业难度,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特长,让那些不努力或者不勤奋,甚至智力水平达不到者无法毕业。
但是在这一世,廖化已是冀州、幽州的实际控制者,很多事情都可以提前布局,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于廖开的学业,廖化安排上午从八点开始学习到十一点,共三个小时,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下午从两点到四点,练习两个小时的武艺。其他时间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干嘛干嘛。
不能从小就对其颇多压迫,累的要死,乃至于将来继承廖化事业之时,权力陡然增大,便如脱了牢笼饿狼,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