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试试。”
曹操接过皇帝的宝雕弓和金箭,一箭射出,命中了鹿背,鹿倒在草丛中。
群臣和将领们看到金箭,都以为皇帝射中了,纷纷向皇帝欢呼“万岁”。曹操骑马上前,挡住了皇帝,接受众人的欢呼。
大家都惊呆了。
刘备身后的关羽大怒,眉毛竖起,眼睛圆睁,提刀就要冲出去斩曹操。
刘备急忙制止,用眼神传递着要冷静的信号。
云长不服气地问:
“为啥不让我去收拾那个奸贼?”
玄德耐心解释:
“咱们得小心行事,不要因为打老鼠而把名贵瓷器给砸了。”
云长还是不甘心:
“今天不搞定他,以后麻烦大了。”
玄德神秘兮兮地说:
“这事儿得保密,不能随便说,懂吗?”
狩猎活动结束后。
献帝回到宫中,泪眼朦胧地对伏皇后说:“自从我登基以来,奸雄四起。
先是董卓的祸害,紧接着又是催、汜之乱,我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我曾以为曹操是国之栋梁,没想到他却专权跋扈,任意妄为。
每次见到他,我都如坐针毡。今日在围场上,他公然无礼,我深感危机四伏,恐怕不久将有大难临头,咱们夫妻俩恐怕难以幸免……”
伏皇后叹息道:
“朝中众多公卿,享受着汉朝的俸禄,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拯救国难吗?”
话音未落,一人急匆匆进入,
正是伏皇后的父亲伏完。
献帝含泪问道:
“皇丈,今天你也看到了曹操的嚣张吗?”
伏完回答:“许田射鹿的事,众所周知,但朝中不是曹操的亲族,就是他的门客,除非是国戚,否则谁又愿意忠心耿耿地反对他呢?我虽然有心,但却无力行动,车骑将军董承,是咱们的国舅,值得信赖。”
献帝点头:
“董国舅一直为国家挺身而出,我深知其忠诚,那么传他入宫,共商大计。”
伏完赶紧提醒:
“别急,别急,您身边那些曹操的眼线可不少,要是计划泄露了,咱们可就完了。”
献帝忧心忡忡:“那该如何是好?”
伏完献策说道:
“陛下可亲手缝制一件衣服,搭配一条玉带,暗中交给董承;在带衬内悄悄藏一份密诏,让他回家后拆看,如此便可日夜谋划,无人能察觉。”
献帝同意此计,伏完便告辞而去。
随后,
皇帝悄悄写下了一份密诏,用咬破的指尖之血书写,
暗中吩咐伏皇后将其缝入玉带的紫锦衬里。
接着,皇帝亲自穿上锦袍,系上这条腰带,命内侍宣召董承进宫。
董承见到皇帝后,行了礼。
皇帝说:“昨晚我跟皇后聊到霸河的苦难,想到国舅的大功,特意召见聊以慰劳。”
董承叩首谢恩。
皇帝带着董承离开殿堂,来到太庙,然后上了功臣阁。
皇帝焚香行礼后,引领董承观赏画像,其中一幅是汉高祖的肖像。
皇帝问:
“我高祖是从何处起步,如何创立基业的?”
董承惊讶地说:
“陛下是在考我吗?高祖的事迹,我怎会不知?他起初只是泗上的亭长,手持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年亡秦,五年灭楚,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万世基业。”
皇帝叹息道:
“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这般懦弱,实在令人感慨。”
接着指向两侧的画像问:
“这两位不就是留侯张良和郧侯萧何吗?”
董承回答:“正是,高祖能够开国创业,全赖他们二人之力。”
皇帝环视四周,确保无人接近,便秘密对董承说:
“你也应像他们一样,辅佐在我身边。”
董承谦虚地回答:
“臣无任何功绩,怎敢当此重任?”
皇帝说:
“我从未忘记你在西都救驾的功劳,可惜我没有什么可以赏赐你的。”
然后指着自己的袍带说:
“你应该穿上我的袍子,系上我的腰带,就像永远在我身边一样。”
董承再次叩首谢恩。
皇帝脱下袍带赐给董承,低声说:
“回去后仔细看看,不要辜负我的心意。”
董承领会了皇帝的意图,穿上袍子系上腰带,向皇帝告辞离开了功臣阁。
曹操接到眼线的报告说:
“皇帝和董承在功臣阁谈话。”
曹操立刻前往朝堂。
董承离开功臣阁,刚过宫门就遇到曹操。
无处可躲,只能站在一旁行礼。
曹操问:
“国舅你来这里做什么?”
董承回答:“我被天子召见,并赐予锦袍玉带。”
曹操又问:“为何赐予你这些?”
董承说:
“是因为我过去在西都救驾的功劳。”
曹操要求:“让我看看玉带。”
董承知道衣带中藏有密诏,怕被曹操看穿,所以迟疑不前。
曹操命令手下:
“快解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