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回答说:
“听说我大哥不在袁绍那儿了,我得满世界找他去…”
张辽建议道:
“既然还不知道玄德的去向,不如先回去见曹丞相,怎么样?”
关羽皱着眉头:
“哪有这道理!你回去见到曹丞相,替我赔个不是吧…”
说完,他和张辽互相拱手告别。
于是张辽和夏侯惇带着部队各自回营。
关羽追上车仗,跟孙乾分享了这段小插曲。
两人并排骑马前行。
走了几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行头全湿透了。
远远地看到山脚下有座庄园,关羽领着车队,前去借宿。
庄里出来一个老者迎接。
关羽说明了来意。
老者说:
“我姓郭,单名一个常,世代住在这儿,久仰大名,今天有幸相见。”
说完,随后,便宰了羊,摆上酒席款待,还请两位夫人到后堂休息。
郭常陪着关羽和孙乾在草堂里喝酒,一边烤干打湿的行李,一边照料马匹。
在那个被晚霞染成金色的黄昏,
一位神采奕奕的少年,带着几个伙伴闯进了庄园,直奔草堂而来。
郭常激动地喊道:
“我的宝贝儿子啊,快来拜见大将军啦!”
然后对关羽说:
“这位就是我家那傻小子。”
关公好奇地询问从何而来,
老郭回答说:
“刚打猎回来。”
少年向关公行了个礼,随后就蹦蹦跳跳地下了堂。
老郭眼泪汪汪地说:
“我这辈子就靠耕读传家,结果就养出这么个不务正业的儿子,整天就知道追猎游戏,真是家门不幸啊!”
关公却安慰道:
“在这乱世中,只要武艺高强,同样可以名垂青史,怎么能说是不幸呢?”
老郭叹气道:
“他要是真的肯学武艺,也算是有志气,可现在,他就知道到处闲逛,无所不用其极,这才是让我头疼的地方!”
关羽也不禁感慨万千。
夜深人静时,老郭告辞离去。
关羽正准备和孙乾一起进入梦乡,突然后院传来马嘶声和人声鼎沸。
关公急忙呼唤随从,却没人答应,只好和孙乾提着剑去探个究竟。
只见郭常那不肖的后代,在地上哎哟喂呀地呻吟,他的随从正在与庄里的汉子们扭打成一团。
关羽上前询问缘由,
随从边躲边解释:
“这家伙想偷走赤兔马,结果被马一脚踹翻。我们听到响动,赶紧起床巡视,没想到庄客们反倒来找茬。”
关羽火冒三丈:
“哪个小毛贼敢觊觎我的马!”
刚要发作,郭常气喘吁吁地跑来:
“我那败家子干出这种丑事,真是罪该万死!只是我妻子对这孩子宠爱有加,求将军您大人有大量,饶了他吧!”
关羽摇头叹气:
“这孩子确实不成器!刚才老翁你的话,真是应了那句‘知子莫若父’。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暂且放过他。”
于是吩咐随从好好看守马匹,驱散了庄客,和孙乾一起回草堂休息。
第二天,郭常夫妇跪在堂前,感激涕零:
“我们家那不孝子冒犯了将军的威严,多谢将军宽宏大量。”
关羽摆了摆手:
“叫他出来,我得好好给他上一课。”
郭常尴尬地补充:
“那混小子在凌晨四点的时候,又带着几个街头混混,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关羽挥手告别了郭常,
小心翼翼地把两位嫂子安顿上车,车轮滚滚离开了庄园。
他与孙乾肩并肩地骑着马,守护着车队,沿着山间小路蜿蜒前行。
还没走到三十里地,突然山后响起一阵骚动,只见一百多号人蜂拥而至。
领头的两位骑士格外显眼:前面的那位头顶黄巾,身着战袍,气势汹汹;
后面跟着的竟是郭常的不肖子。
黄巾大侠大喝一声:
“我是天公将军张角的部下!来者何人,速速留下那匹赤兔马,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关羽闻言,哈哈大笑,声音洪亮如钟:
“哈哈,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贼!你既然跟随张角做了山大王,难道没听过刘关张三兄弟的大名吗?”
黄巾侠一愣,说:
“我只听说过一个红脸长胡子的关羽,但没见过真人。你到底是谁?”
关羽便停下手中的大刀,稳稳地驻马,然后慢条斯理地解开胡须的囊袋,露出一绺飘逸的长髯,让对方看个清楚。
那个黄巾大侠一看,顿时吓得从马上滚落下来,揪着郭常的儿子,跪拜在关公马前。
关羽好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
“我姓裴,名叫元绍,自从张角归西后,我们就像没了头的苍蝇,四处游荡,暂居此地,今天一大早这小子跑来跟我说:‘有个客人,骑着一匹宝马,在咱家借宿。’我就被诱惑来想要抢这匹马,谁知道竟然碰上了您这位大将军。”
郭常的儿子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乞求饶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