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都惊呆了。两人又斗了三十多回合,许褚举刀猛砍马超。
马超躲闪,一枪刺向许褚的心窝。
许褚弃刀夹住枪杆,两人在马上争夺枪支。
许褚力大无穷,一声巨响,把枪杆拗断,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
曹操担心许褚有失,便令夏侯渊、曹洪两将一起出击。
庞德、马岱见状,指挥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战一片。
曹军大乱,许褚臂中两箭,诸将慌忙退入寨中。
马超直杀到壕边,曹军损失惨重。曹操下令坚守不出。
马超回到渭口,对韩遂说:
“我见过恶战者,但没人像许褚这般,真是个虎痴!”
再说曹操料定马超可以用计破之,于是密令徐晃、朱灵全部渡过河去西面扎营,前后夹击。
一天,曹操在城上看到马超率领数百骑兵直奔寨前,来回疾驰如飞。
曹操看了许久,扔掉头盔,感叹道:
“马儿不死,我就无葬身之地了!”
夏侯渊听后,怒火中烧,怒吼道:
“我宁愿死在这里,也要灭了马贼!”
于是带领本部千余人,大开寨门,直奔马超而去。
曹操急忙阻止,但已来不及,只得上马前去接应。
马超见曹兵至,立即调整阵型,将前军变后队,后队变先锋,一字排开。
夏侯渊赶到,马超迎战。
马超在乱军中远远看到曹操,便撇下夏侯渊,直奔曹操。
曹操大惊,拨马而逃,曹军大乱。
正在追赶之际,忽报曹操已有一支军队在河西扎下了营寨。
马超大惊,无心追赶,急忙收兵回寨,与韩遂商议:
“曹军乘虚已经渡过河西,我们现在前后受敌,该怎么办?”
部将李堪一脸严肃地说:
“我们不如考虑个和平方案,比如割地求和,这样双方都能歇口气。熬过这个冬天,明年春暖花开时再好好筹划未来。”
韩遂听后点头如捣蒜,
“李堪这主意真是太妙了,就这么定了!”
马超却在那儿犹豫不决,像只没头苍蝇。
杨秋和侯选见状,都加入了劝和的行列,于是乎,韩遂派杨秋作为和谈大使,屁颠屁颠地跑去曹操那儿递橄榄枝,说的就是那割地求和的提案。
曹操摆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说:
“你先回去吧,我明天派人给你答复。”
杨秋便乐呵呵地告辞了。
贾诩趁热打铁,跑来问曹操:
“丞相,您心里有啥打算?”曹操反问:“你觉得呢?”
贾诩眯着眼说:“兵法有云,兵不厌诈,咱们先假装答应他们。然后搞点小动作,让他们内讧,到时候咱们就能一举把他们拍扁了。”
曹操一听,乐得直拍手,兴奋地说: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文和你这招儿,正合我心意。”
于是,曹操就派人送信回去,说:
“别急,我会慢慢撤军的,到时候还你们一个河西。”
同时,他又暗地里命令部队搭浮桥,装出一副即将撤退的模样。
马超收到信后,对韩遂说:
“曹操虽然口头上答应了和谈,但这老狐狸心思谁摸得透?要是咱们不防着点,恐怕要被他牵着鼻子走。
咱俩得轮流指挥,今天你对付曹操,我去跟徐晃耗着;明天轮到我对付曹操,你去和徐晃周旋。得分头行动,防着他有什么花招。”
韩遂听了,觉得有理,便按计行事。
却早已有线人将风声递到了曹操的耳中,他转头对贾诩一笑,得意洋洋地说:
“咱们这把稳赢。”
追问道:“明日是谁要来挑战我?”
报信的说:“是韩遂。”
第二天,曹操带着众将领雄赳赳地出了营帐,左右护卫如铁桶般环绕,唯有他一个人在中央驰骋,宛如战场上的明星。
韩遂的部下很多不认识曹操,好奇地列队观望。
曹操高声嘲讽:“你们这些家伙想看曹大人的风采吗?我也是个凡人,没有三头六臂,只不过是智谋超群罢了。”
众士兵闻言脸色一变,心生畏惧。
曹操派人穿越战场,礼貌地邀请韩遂:
“丞相恭请韩将军前来一叙。”
韩遂应约出阵,见曹操并未披挂上阵,也卸去重甲,一身轻松骑马而出。
两人马头相对,各自拉着缰绳,像老朋友一样聊天。
曹操打趣道:“想当年,你爹和我都还是年轻的孝廉,我那时候还拿你当侄子看。咱俩也算是官场的老同事了,岁月不饶人啊。你现在多大了,小伙子?”
韩遂答道:“四十啦。”
曹操唏嘘道:“记得当年在京城,大家都是青春洋溢,转眼间都中年了。要是天下太平,我们还能一起享受生活呢!”
他们就这样聊着陈年往事,军情战事一概不谈,最后以一阵豪迈的大笑收场。
谈笑风生了一个时辰,才各自转身,策马归营。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马超的耳朵里,他急忙找到韩遂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