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姐弟三个刚在前庭坐下没一会儿,强子就端出一个托盘出来对他们说道:“庄师傅现在还在忙,他知道你们姐弟肯定饿了,特意买了包子,你们赶紧趁热吃。”

杨绣枝往托盘里一看,托盘里放的是六个有大人拳头那么大的大包子,和三碗还冒着热气的红糖水。

知道这又是庄大厨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东西吃。

没想到看着粗枝大叶的庄大厨心还挺细的,知道姐弟几个这会儿肯定是又累又饿,说不感动是假的!

你还别说,他们姐弟几个现在真的是又累又渴又饿。

要不说庄大厨办事儿真的很贴心呢!

姐弟三个狼吞虎咽的一人吃了两个包子一碗红糖水,也算是吃了个半饱,总算是不饿了,这样等一会儿办完事赶回家吃铁锅炖大鱼正好!

刚刚吃完没一会儿,庄大厨刚刚忙完,已经换好衣服笑呵呵的出来了。

出来一看到几个人就说道:“今天有鱼头豆腐汤,这个天喝了暖和,要不一会儿吃了饭再回去。”

杨绣枝忙笑着回道:“庄叔,刚刚才吃了大包子,现在一点都不饿,今天就不用叔您再破费了!今天村里会分鱼,我们晚上回家吃铁锅炖大鱼。”

这时杨志刚拎着背篓递给庄大厨说道:“庄叔,这是我爹让我们姐弟捎给您的。”

庄大厨对于杨绣枝姐弟给自己捎鱼来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每次送货来国营饭店都是这样,多多少少总有自己的一份。

要不说人心换人心呢?

于是他也不客气的伸手接过来,然后说道:“铁锅炖大鱼,我嫂子的手艺是一绝,那叔就不留你们姐弟了!回去替叔谢谢你杨哥,给你娘也带个好。”

杨志刚忙回道:“叔,我知道,话一定帮您带到。对了,叔,您留下我们姐弟是有什么事儿吗?”

庄大厨回道:“走,咱们出去说。”

离开国营饭店有一段距离,庄大厨这才开口说道:“你们爹不是让叔在县城帮你们姐弟留意工作吗?

这不,前两天叔听到信了!说是打算在咱们县建一个化肥厂,所以县劳动局打算在全县范围内招工。

你们也知道现在工作不好弄,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次好不容易县里有招工机会,所以名额很快就被他们内部人给瓜分了!

好在叔跟县委办公室的蔡副主任关系不错,他匀了两个工作指标给我,你们国强弟弟高中毕业都已经在家两年了,一直都在做零时工,所以叔打算给我们家老二国强一个工作指标,另外一个就给你们姐弟三个,看你们姐弟谁去。

不过,你们姐弟自己要商量好,以后这样的工作机会肯定还会有的,你们三个可不能因为工作的事情闹矛盾。”

杨绣枝知道六十年代化肥资源严重匮乏,粪肥和河泥,山上的腐熟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肥料。

而光靠农家肥效率太低,并且经常供应不上。

所以这个年代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做“要想群众吃饱饭,就得发展农业四个现代化”。

就是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最后一个就是化肥化。

而在六十年代初,我国的化肥生产量严重不足,并且由于交通不便,生产出来的化肥也无法快速运往全国各地,所以在各地建化肥厂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建化肥厂一点都不稀奇。

杨绣枝想到这里,于是说道:“叔,你放心,这种事情对于我们姐弟来说不存在。”

心想,省城大刘叔他朋友那边不是还有两个工作名额吗?三个工作指标正好一下子把钱村长家老儿子的工作也解决了。

不对,还有二大爷家的志兵,他高中毕业后也在家务农,二大娘一直愁得不行。

唉!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工作的机会肯定还会有。

这时杨志成忽然开口问道:“叔,您说实话,一下拿到两个工作指标,代价应该不小吧?”

庄大厨大笑着回道:“没错,你个鬼机灵,你猜的没错,那家伙简直是狮子口大张,最后叔好说歹说人家才同意减刀。”

杨绣枝好奇的问道:“庄叔,那个主任具体提的是什么要求,很离谱吗?”

庄大厨回道:“怎么说呢?也不算太离谱,毕竟是一份正式工,是铁饭碗。

对别人可能比较困难,但叔觉得对于志刚兄弟俩来说应该也不算很难,就是现在这个季节有些不对,所以也难。”

这时杨志刚开口问道:“叔,您说说看,具体是什么要求?”

庄大厨也不卖关子了,他说道:“那个蔡副主任是寡母带大的,他是个大孝子。

冬月十八正好是他老娘的六十大寿,他想好好给他老娘热闹热闹,人家家里粮食和油样样都不怎么缺,就是太缺肉。

所以他的要求就是大肥膘猪肉要五十斤,笨鸡要十只,还要两个大猪蹄膀,大鱼也要五十斤。”

听是这个条件,姐弟三个对望了一眼,然后问道:“叔,那个蔡主任说没说什么时候送过来?”

庄大厨回道:“现在离冬月十八也没几天了!当然是越快越好了,现在找他要工作指标的人太多了,叔担心那老小子没见到东西会突然变卦。”

得到准信,姐弟三个就跟庄大厨告辞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姐弟三个就商量起来。

杨志刚说道:“大姐,十只笨鸡和五十斤大鱼都好说,笨鸡咱们可以跟村里人买,鱼有现成的,就是五十斤肥膘猪肉有点难办。”

杨志成开口建议道:“哥,要不咱上野猪岭一趟碰碰运气?”

杨绣枝不太赞同,她问道:“咱们村里不是养猪了吗?咱能不能从村里买一头?”

杨志刚摇摇头说道:“这个年月不准搞吃喝风,不准铺张浪费,咱们家如果在村里买一头猪,很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

姐,您忘记春牛媳妇那事儿了?要知道说的人可能是说话不注意,可听的人就难说了!”

杨绣枝听弟弟这样说,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说道:“姐的力气大,你们去也算姐一个。”

兄弟俩本来想出口反对的,但是一想到自己大姐那一把子神力,想到万一真猎到一头大野猪呢,背回来也是需要帮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