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27章 密室奏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棣踏入密室,来福立刻从座位上站起,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合十,恭敬地行礼道:“恭喜燕王,喜获麟儿。”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敬意。

朱棣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他挥了挥手,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谢谢,来福。这是我朱家的大喜事,也是我朱棣的骄傲。”

来福微微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个麟儿对于燕王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儿子的诞生,更是未来可能的皇位继承者,是朱家江山的重要支柱。他心中也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感到高兴。

朱朱棣坐下后,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副严肃而深沉的神情。他开门见山地问道:“来福,听说你有姚广孝的消息了?”

来福点了点头,恭声回答道:“回王爷,我根据您的指示,确实四处打听过了。之前皇上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我原本猜想姚广孝可能会在其中,但名单中并未发现他的名字。后来我又想,或许他用的是俗名。经过仔细查探,终于发现一个叫道衍的僧人,实际上就是姚广孝。”

朱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他追问道:“哦?那道衍的来历如何?”

来福继续汇报:“道衍禅师来自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他十四岁剃发为僧,先后学习天台、密教,最后改宗禅门,修持临济宗,法名道衍,号独庵。他不仅在佛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了阴阳、占卜之术。此外,道衍禅师曾在嵩山寺游学,有相士袁珙观其面貌后评价道:‘怎有这么特异的僧人!眼眶三角形,体态像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物!’而道衍听后不但不怒,反而大喜。”

朱棣听完来福的汇报,陷入了沉思。他心中对姚广孝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得知姚广孝的更多信息,他对未来的布局也更加清晰了。

此时的姚文孝刚从京城返回长洲,他自恃才高八斗,觉得自己的学问与才华堪与管仲、诸葛亮相提并论。然而,未被朝廷招募的他,心中难免有些郁郁不得志。当得知有京城来的人带着信件找他时,他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姚文孝怀着好奇的心情接见了带信的人。那人说道:“我家主人对您一直仰慕有加,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您。主人特地委托我带了一首诗和一句话给您。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连夜动身前往南京。”

姚文孝心中暗自好笑,觉得对方的请求实在有些荒谬。难道仅凭看了一首诗和听了一句话,就要跟他走吗?不过,他还是想知道对方主人究竟说了些什么。于是,他打开了信纸。

映入眼帘的是一首诗:“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姚文孝读后顿时感到后背发凉。这首诗正是他回长洲途中所作,抒发了心中的郁闷。他敢肯定,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这首诗的存在。同行的人也不可能将其传播得如此遥远。

带信的人继续说道:“我家主人说,如果您想要效仿元代的刘秉忠,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请您前往京城。”

姚文孝此刻已经深感震撼。他不再犹豫,立刻回答道:“好,我立即和你动身前往京城。”

心中的好奇与震撼驱使他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但他知道,这一次的相遇或许将改变他的命运。

姚广孝乔装打扮到达京城后,被妥善安排在了福记客栈。这家客栈是朱棣特意要求新开的,不仅便于收集各地的信息,还在必要时作为安排相关人员居住的据点。客栈的位置选得极为巧妙,周边的治安状况也是京城中最好的。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顺天府的捕头,他曾是流窜到金陵的败兵,生活困顿之际,得到了来福的慷慨相助。在来福的面摊上,他不仅得到了食物,还在朱棣的慷慨解囊下得到了一两银子。这段恩情让他铭记在心,因此对来福的请求总是必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捕头凭借在军队中学得的拳脚功夫,在衙门中得到了重用。他带领着一班衙役,成功地驱散了周边的流窜流民,并将那些偷盗之类的窝点一一捣毁。因此,他顺利地当上了捕头,并在来福的资助下成家立业。他对来福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正是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机,来福向他宣传了炎黄社,最终使他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由于捕头的支持,福记客栈的周边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捕头也在暗中护卫着这里的安全。

在姚广孝入住福记客栈后,他很快感受到了这里的宁静与安全。客栈的设施一应俱全,服务周到细致,让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他也对朱棣的精心安排感到钦佩不已。他知道,这次来到京城将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朱棣的深谋远虑和来福的巧妙安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