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41章 秦国内部矛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出处为《六国年表》:秦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而韩非子对儒家和墨家的评价: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

在法家眼里,其他诸子百家都是应该被直接挫骨扬灰的异教徒。

但惠文王反而对在秦国杀人的墨家网开一面,是结交还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

嬴驷:你们后辈对史书记载这么好奇的吗?这都要查根问底?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惠文王开始接触法家的反对者,从这一刻开始秦国不再极端的执行法家路线。

昭襄王时期甚至引进了儒家理论中的赦免制度。

甚至开始天下大赦,这可比商鞅那会儿好多了,商鞅那会儿不是砍头就是五马分尸。还想被赦免?前线砍够人头才能免罪。

而杂家在秦国的巅峰那就是吕不韦时期,而《吕氏春秋》的成书正好在秦一统天下前夕,可我们都知道始皇大大没用这套理论。

在吕不韦执掌朝政之前,秦国一直用的是斩首授爵制度,奖罚分明拿人头换土地爵位。

这种政策在打天下时候是极其好用的,短时间内调动了整个秦国民众的积极性,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弊端太大了。

杀戮太过会激起六国强烈的反抗,虎狼之师是夸人吗?

这很明显是骂秦军像畜生一样对吧?

打完仗衣服一脱,左手人头右手俘虏,想想这个画面,像不像匈奴入侵的样子?

在吕不韦和赵姬闹翻之前,吕不韦就是楚系和赵系在朝堂的代言人,这两股势力同样不认可斩首授爵这项制度。

吕不韦在朝堂慷慨激昂说道:故义兵至,则邻国人,归若流水,诛国人望,之如父母.行地滋远,得人滋众.辞未终景。

我们不要只顾砍头那么粗鲁,要攻心为上,兴义兵,伐无道。

又说道:“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不准拿百姓一针一线,不准烧杀抢掠,不准偷老乡的凤梨吃。

好家伙,秦朝版本的子弟兵。

吕不韦这个政策不管是用今人眼光还是古人眼光来看都是毫无问题的,因为现在六国子民都是以后的秦国子民。

可这个政策不仅得罪了军功贵族集团,还因为另一项理论得罪了君王。

在杂家的理论里面认为:君王的权力不宜过大,君王的权力要被限制。

大王,您老人家就好好多去后宫转转为国生子,至于朝政问题有我们就行了,您盖个章就行。

好家伙,我想吕不韦要是能够穿越到明朝他一定很开心。]

朱元璋:什么玩意儿?咱把丞相都废了,他们居然还能沦落到只能管管后宫之事了吗?

朱元璋吃人的眼神在朱标朱棣身上来回打量,又看向群臣,吓得所有人连呼吸都不敢发出声音,天知道皇帝会不会突然拿人撒气。

[而吕氏春秋有太多先进的理念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直到明朝亡国之时,为反清复明奋斗终生的顾炎武、王夫之还是这样说。

南明那群人但凡他们能理解这句话去做,哪怕只是做一成,也不会亡的让人如此怒其不争。

明朝的皇帝、大臣、宗王但凡有那么几个人愿意低头看看这黎明百姓,大明就不会亡的那么快。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的建立是因为像朱重八这样的百姓没饭吃,大明的灭亡是因为天下像朱重八这样没饭吃的有万万计。

而杂家这一套大臣很喜欢,君王可能没有一个喜欢的。

韩非的书能够博得嬴政的喜欢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韩非之死或许不仅仅只有嬴政李斯的原因,甚至外戚势力也在推波助澜也不一定。

毕竟韩非把商鞅的法升级成了2.0版本,除了君王可能没人喜欢这套理论。

而在嬴政平定嫪毐叛乱横扫外戚势力之后,李斯进言: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而随着嬴政上台法家独大,楚系最后的残余势力也在昌平君叛乱过程中彻底一扫而空,秦国一统六国已经无人可以阻拦。

这个过程中铸造了一个强大的军功集团,极大的增强了嬴政的威信,也把秦国拖入了深渊。

天下一统百姓本该迎来更好的生活,结果反而刑法越来越严苛,日子越来越难过。

并且天下一统究竟是分封还是郡县?

儒家说要分封,因为姬周因为分封有八百年。

法家说要郡县,我们法家才是先进理论。

而还有一小波人认为至少应该把嬴政的几个儿子分封各地,毕竟燕齐楚这些地方距离太远了不好管,还不如分封几个儿子镇守一下以后再说。

李斯那是大骂:郡县不彻底,那就是彻底不郡县,你们一群混蛋,今日不是你死就是你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