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凡看着轨道模拟图,眉头微蹙,表情凝重。

这个人,还是有点水平。月球到火星,也是他必然会进行的项目。

他直接戳到了吴凡的内心深处,也算是知己了。

只是登火星,谈何容易,还有太多的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他摸出雪茄,点燃,长长的吐出一口烟,把视线落在了窗外的蓝天白云。

这片天空,终究可以凭实力,任由翱翔啊。

【叮,恭喜宿主,完成高难度任务:月球探索与安全返回】

【叮,恭喜宿主,获得技能书:《星际导航基础原理》】

吴凡一喜,直接使用。

一瞬间,脑子里多了很多东西:行星怎么走,轨道怎么算,什么时候点火最省燃料,引力弹弓怎么甩最有效等。

这些以前要学好几年的内容,现在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他放下雪茄,靠在椅子上,闭了会眼。

他再次睁眼时,已经在研究太阳系模型图。

他的手指一划,地球缩小,火星浮现。

这颗红色星球一直没人真正靠近过。

不是不想去,是太难了。

距离远,时间长,通信延迟,变数太多。

一次发射,至少半年才能到,出一点错,人就回不来。

但他现在不怕了。

技能书带来的知识,让他看清了所有关键节点。

他知道该怎么规划路线,也知道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底气。

他瞥了一眼被助理关机的手机,正静静的躺在桌角。

外面世界,正在为登月成功欢呼,热搜上也全是他的名字。

可他没看一眼。

当夜,他心情舒畅,直接把孙梦露折腾的嗷嗷求饶,才搂着她甜甜入睡。

这些天来,也是难道睡了个完美的好觉。

第二天,新闻还是铺天盖地。

街头大屏滚动播放返航画面,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

一个小学课堂里,老师讲完航天知识,有个孩子举手问:“老师,吴凡叔叔为什么这么厉害?”

老师笑了笑说:“他也是普通人,只是比别人更努力。所以,你们一定要努力,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这句话很快被剪成短视频,配上字幕发上网。

不少人点赞转发,说这话讲得实在。

吴凡看到这条视频的时候,正端着咖啡站在窗边。

阳光照进来,杯子热了手心。

他没笑,也没说什么,只把视频看了一遍,嘴角上扬。

他喝完咖啡,回到办公室,打开加密邮箱。

一封新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里,标题只有两个字:火星。

发件人未知,IP经过多重跳转,无法追踪。

点开附件,是一张更加详细的轨道模拟图。

从地球出发,绕过金星一次,利用引力加速,再切入霍曼转移轨道,最终精准抵达火星近地轨道。

路径干净利落,节省燃料百分之三十七。旁边标注一行小字:下次出发。

吴凡盯着那四个字看了很久。

这个一直匿名协助他的高手,从登月舱设计到电源管理,再到分布式计算调度,每次都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

不说话,不多问,只做事。

这次也是。

这张图不是试探,是规划和邀请。像一场无声的挑战,等他接招。

他把图放大,反复查看每一个参数。

没有错误,没有冗余,连推进时机都卡在最优解上。

这种水平,不可能是普通工程师能做出来的。

他忽然笑了下:“行啊,那就去火星。”

话出口的瞬间,脑子已经开始运转。

钱的问题不大,有消费返现系统,花的越多,赚的越多,还能顺带解锁新技能。

技术方面,有系统给的《星际导航基础原理》,再加上之前的积累,足够支撑前期推演。

团队呢?

暂时不用急,现在只需要他一个人统筹规划就可以了。

他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Project Red”。

点进去,第一份文档标题是:初步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开始写:

1. 目标:实现中国首次民间火星探测任务,完成软着陆并传回数据。

2. 时间窗口:最近一次适合发射的周期在十个月后,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全部准备。

3. 核心难点:远程控制延迟、能源供给稳定性、着陆精度、极端温差适应性。

4. 当前优势:已有登月经验、全球协作网络、分布式算力支持、技能书辅助研发。

写到这里,他停下来,重重的吸了一口雪茄。

外面阳光正好,楼下传来员工走动的声音。

有人在笑,有人在打电话,一切如常。

可他知道,有些事不一样了。

自从启明号成功返航,他就不再是单纯的公司负责人了。

媒体称他为“中国太空新势力代表”,网友叫他“民营航天第一人”。

这些称号听着夸张,但背后有一个事实——他已经成了某种象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