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我自江湖来 > 第105章 岱宗夫如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齐鲁大地峰峦如聚,景色如画妖娆多彩。

可惜烽烟四起,使得这大好河山涂了一抹血色与狼藉。

去年八月初,原黄河义兵镇守万户田丰,率所部加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参加到反元大潮流中来。

其后又率部随刘福通先后攻下东昌(山东聊城)、东平、大名(河北大名南),兵锋直指巨野。

巨野与济宁仅在一隅之隔,双方阵兵两地,于城上城下相望。

红巾军兵有十万之众。

济宁城有元军四万,据城苦守。

另有四千元兵扼守运河,以防失关。

目前山东境内,红巾军兵盛,而元军势衰,若大都援军迟来,则济宁旦夕便失。

济宁元军由元廷重臣孛罗帖木儿麾下将领陈秉所统领,多尔济为副将。

这一时期的齐鲁可谓是风云激荡变幻不休:三月红巾军才克曹,元军便在五月阻击了红巾军中路大军,使其迫而转进山西,次月攻占太原。

期间各路大军一一上场,整片齐鲁大地上如流水戏台轮番上演一出出惊世大战,精彩纷呈。

郭友等人便是在此时兵近山东。

在整个元军为红巾军拖在巨野对峙之时,各路人马的注意力都投放到了那儿,以至于运河这边的警备都有所松懈。

先前,出于政治上的一些原因,元廷选择了邻近他们家乡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城砦北平作为首都,同时改名为大都。

但元廷很快就领会到了,如果要长期保持在中原的王位,就必须依靠基本经济区的长江流域作为供应基地。

而原先在隋朝挖就的大运河到了如今却已多有破坏涸流,于是元廷便从临清开始重新翻修并改道。

元至元十七年,忽必烈任命姚演为开凿运河工程的总管,委派山东东西道宣慰使阿巴赤率领从益都、淄莱、宁海调动的万名士兵,作为开凿胶莱河的主力,又征调民工万人,拨银万锭进行施工。

因工程施工影响农耕,又特意免了益都(今青州)莱州等地赋税,终是在两万兵民依靠简陋的工具,日夜劳作,不停挖掘,到至元十九年八月,终于把胶莱水道打通并沿途设司置所。

其中济宁则下置有南阳卫,其内驻军千员,以保证运河日常正常运作。

本来有这一千元兵把守关口是稳妥妥的,毕竟背靠着济宁府,又有水路及下游关防水师,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的了。

但偏偏是在帝国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

又偏偏,有了郭友这个意外来客。

且这位来客虽是兵强马壮,却偏偏要来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袭。

何况他们还是悄悄的进村呢!

以有心打无心,以夜色为掩护,斥候完美的隐没身形,干脆利落又极有效率的清除了守军的暗梢及守夜之后,剩下的守军便在好梦中无知无觉的失去了性命。

当一切杀戮停下之时,整个关口便落入了郭友手中。

此时,天色仍暗黑如墨。

今夜,无星无月,最宜潜行。

随后书生指挥着众人趁着夜色将死去的守军军衣留下,又将其尸身全部挖坑埋下,封土踏实后又在新泥上洒落一层细灰遮盖,这才换装假扮元军。

做好这一切,时间已来到寅时末卯时初,郭友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入屋睡下。

这一睡,便睡到了申时。

昨夜的战斗悄无声息,加上近日局势紧张来往船只也少,因而卫所外、运河上无人知晓,这一处的关防却已是换了主人。

等书生三人寻到郭友之时,郭友刚好听完斥候探听到的情报,见三人入来便温声吩咐斥候下去休息。

“将主,济宁那边如何了?”

三人向郭友见过礼后,冬瓜便不迭的出声催问,“可是打起来了?”

这些人里头,书生稳重,秋秋苟,唯独冬瓜稍躁,郭友笑而不答,而是问三人道:“可睡足了?儿郎们精神如何?”

书生笑着抱拳答道:“都养足精神了,只待将主一声令下,末将等即可赴战!”

“很好嘛!”

郭友满意的笑道,继而面客一肃,道:“斥候来报,巨野已聚集有二十万兵马,其中元军五万,余者皆是义军,据观察,目前双方兵马调动频繁,预计今日夜里或明日便有一战。”

“你们仨个,说说自己的看法先。”

三人中书生智谋最足,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书生出谋最多,因而冬瓜两人便看向书生,等着他说。

便见书生低头沉吟,稍后抬首曼道:“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嗯??”

冬瓜两人不解,好好的书生咋背起书来了呢?倒是郭友会心一笑向他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见郭友态度肯定,书生信心大增,继续道:“如今我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了关防,那么偷梁换柱的先决条件便有了!”

“你是说我们扮作元军……”

秋秋脑海里灵光一闪,脱口而出。

书生点头道:“不错!昨夜将主特意吩咐儿郎们除下元军的衣服,想来便是为了要我等以此计行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