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梁山不老 > 第125章 历练斥候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骑射”,我想说几句。骑射,即骑马射箭,也就是骑在马上射击,最初是一种军事技能,后来也作为一项独立的体育活动。最有名的是“胡服骑射”,公元前302年,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采取军事改革措施,学习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及“骑射”技艺。中国古代早期,马只用来驾车,并不用来骑乘,直到赵武灵王实行军事改革,令军民着胡服,学骑射,中原地区才有了骑马的风俗。

在此之前,中原各国的军队编制是步兵与战车相配合,而胡人则已有骑兵队伍,在交战的过程中,虽然中原军队的武器更为先进,但是灵活性却不如胡军骑兵,加之身着长袍,行动起来更不方便,这常常导致作战失利,于是,赵武灵王决心改易服装,建立骑兵。

后代历朝也都建有骑射部队,至于辽、金等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朝代更是以骑兵立国,骑射是一项看家本领,也是生活必备的技能,战事平息时,骑射则主要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而存在。连同妇女和儿童也普遍善于骑射,骑射成为民族兴盛的一项标志,这些民族被誉为“马上的民族”。

骑射的难点在于,骑手不但是在前进中射出的箭,而且前进的同时,人的活动轨迹是一个上下起伏的波浪线,这种时候要射准是非常难的。通常人与马在到达浪的最高点的时候,会有一瞬间的悬空,然后再往下落,这一刹那是放箭的良机。

虽然战争中,面对结阵的步兵时,骑兵们射出去的箭只需要有一定的战场覆盖率,便可以对敌方造成一定的杀伤,而无须点对点狙击。但是无论如何,在奔跑的马背上射箭,难度要远远高于单纯骑马,也远远高于站立地面射箭。这就考验骑手骑射技艺的高低。所以说,选拔的两万名骑兵能够在几十万骑兵中脱颖而出,都是佼佼中的佼佼者,是大宋将来需要对外作战的有生力量。

“十六龙骑卫”日常训练督军,我和梁太尉军均表示,全权交给“十六龙骑卫”副都指挥使关猛将军。责令“十六龙骑卫”将士从即日起,全部加饷加肉,宋代军饷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月俸,口粮,春冬衣(布帛),酱菜钱(食盐),三节(寒食、端午、冬至)赏赐、其他(郊赉),宋徽宗后期,士兵每年只有饷银五十贯。所以,宋代普通士兵的军饷即使全额发放,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在实际操作中,吃空饷、克扣军饷是时有发生,士兵的生活实际上是相当困苦的。因此,士兵对作战胜利后的军赏格外看重,而一旦赏赐不高,士兵们就士气很低,并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北宋初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不赏,强行再攻燕云十六州,结果上演了“驴车漂移”丑闻:高梁河之战中,宋军起初占据优势,但后来因为战略失误、通信和后勤保、赏赐不高等问题,以及辽国援军的抵达,导致战局逆转,于是,宋太宗坐着带头驴车逃跑了,奇诡的是他的驴车竟然比将士们的战马跑得还要快。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普通士兵的军饷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时候还是发生克扣军饷是事件,士兵的生活实际上是相当困苦的,他们从士兵的身份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所以,他们很看重钱,看重战胜后的赏赐。或者说,他们就是奔着战胜后的赏赐打仗的。战胜后有重赏,他们才愿意打赢;如果战胜战败一个样,士兵们士气就低了,管你指挥者是皇帝还是将军,战胜战败都不上次,关我屁事?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路,难道输赢比被敌人砍头还重要?

所以,我一直在想,这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一种是提高将士待遇,使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荣辱观;一种是鼓舞士气,以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提高将士待遇?想靠朝廷是靠不住的;鼓舞士气,光靠战前动员也是不现实的。我于是将高俅留在密室中的金银拿出一部分,作为奖励资金,鼓励新编殿前司斥候骑军(即二次选拔淘汰的四千骑兵)认真督练,凡练兵后考核继续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前面说过,我将新编殿前司斥候骑军分为十营,每四百人为一营,每营下辖四个百人队。我李逵亲任殿前司斥候军都指挥使,并借调马军司优秀将领十人,教授马军行军布阵之法。

这四千骑兵在骑射方面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经马军司优秀将领调教一月,即学得有模有样,现在缺少的是实战经验。

我对他们讲:“你们在全军骑军中脱颖而出,是全军骑军的佼佼者。但是,你们却最终在二次筛选中落榜,没能进入皇上亲自下旨组建的‘十六龙骑卫’,这是你们作为骑军的一点小耻辱!但是,本帅见你们个个是人才,不忍放弃,才留在殿前司训练,寄希望你等能够练成一支大宋最强铁骑,比‘十六龙骑卫’还要强,大家说,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