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穿成原配嫡女,她回京虐渣! > 第115章 远道而来的表姨奶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5章 远道而来的表姨奶奶

王老夫人作为今日的寿星,坐在上首,众人纷纷朝她敬酒。

王老夫人的笑容都收不住,杨妈妈小声地在一旁劝着。

让王老夫人注意身体,少喝两杯。

一个小丫鬟神色紧张地在杨妈妈耳边耳语了几句。

杨妈妈的神色微变,趁着众人吃饭的功夫,把消息告诉了王老夫人。

“什么?芳娘带着孙子孙女在侯府门口,怎么没提前写封信来?”

杨妈妈不得不找补道:“表姑奶奶来得匆忙,恐怕没顾得上写。这事,老夫人您看该怎么办才好?”

王老夫人脸上的笑容没了大半,“去把人先安置到荣安堂的西侧院,等宴会结束,我再去见她。”

这次的宴会规模不小,来了不少达官显贵,杜氏和姜雨纾忙得脚不沾地。

好在,没出乱子,等把最后一个客人送走,杜氏才松了一口气。

“夫人,老太太的表妹带着孙子、孙女来咱们府上给老太太拜寿。”

杜氏只觉得自己这口气松得太快了,她嫁进来这么些年,可没听说老太太有个妹妹。

这突然冒出来的妹妹,也不知道是出了几服的,是不是上门来打秋风的?

“拜寿?这么些年都没见表姑奶奶,你去打听打听。”

春喜自然听出了夫人的意思,赶紧去打听。

荣安堂里,一个满脸愁苦,头发发白,衣裳都有些不合身,不停抹着眼泪的老妪。

“表姐,我实在是没法子了,这才求到了你这里。”

王老夫人被李芳娘哭得头疼,这个表妹自小娇宠长大。

姑姑姑父那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的,可就因为这样,等到姑姑给她挑选人家时,她说什么也不同意。

姑姑怎么问她,她都不说,查了一轮下来,才知道她背着姑姑姑父认识了一个穷举人。

只不过见了一面,一颗心就到了那个穷举人的身上。

姑姑姑父调查了一番,知道那举人家境贫寒,才学一般,不一定能考上,就劝表妹说:

“芳娘,那人不是良配,你要是嫁到他家去,肯定会吃苦头。”

好说歹说,劝了又劝,表妹就是不松口。

姑姑一气之下把她关在了屋里,一日不松口就把她关在屋里一日。

表妹却是个倔犟的脾气,和丫鬟串通,拿了一些盘缠,就和那举人在一起了。

“奔者为妾。”可惜,表妹并不在乎,等姑姑姑父发现时,两人已经生米煮成熟饭。

姑姑姑父太生气了,就把表妹逐出了家门,对外放话,再没有表妹这个女儿。

表妹听到这话,还是毅然决然的跟着穷举人在一起。

穷举人不出意外的落榜了,接着就是三年又三年,一直没有中进士,哪怕是一个三甲同进士。

这么多年过去,姑姑姑父早已经离开了人世,王老夫人上一次见到自己这个表妹正是在姑姑的后事。

一晃又这么多年过去,明明比自己小了五岁的表妹,如今这般老态龙钟,活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妪。

王老夫人皱了皱眉头,“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好好说,别哭了。”

李芳娘用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声音有些哽咽。

“表姐,我后悔了,当年不该不听父亲母亲的话。

这么多年浑浑噩噩度日,我没有一日不后悔的。

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可孟言却怎么都不愿意出去找份活干干,就知道念叨着要科考,说他不中进士不甘心。

我没法子,只能用自己剩下的钱贴补着家里。

可三年又三年,孟言都没考上,家里却没钱了,孟言那日多喝了几杯,去了。

接着,又是我那可怜的益哥儿,一场风寒要了他的命,留下我们祖孙三人,呜呜呜……”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王老夫人没想到自己这个表妹这些年日子过得这么艰难,叹了一口气,“唉!”

“别哭了,日子还要过下去,你还有孙子孙女要养活,还有我这个表姐在,总不能让你饿死。”

李芳娘听到这话,眼泪又止不住往下流。

“哥哥嫂嫂不让我进门,我不得已才求到了表姐你这儿,还请表姐给我指一条明路。

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把孙子孙女扶养长大就行。”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总不会不管你!说到底表哥他们不愿意见你,还是你当年做的太过了。”

“不过,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再多说也无意,你先在府里住下,养养身子,之后的事,之后再聊。”

王老夫人听着表妹哭了一场又说了小半天的话,加上上午的折腾,身子有些撑不住。

杨妈妈赶紧领着李芳娘回了屋,“表小姐有什么缺的,只管同奴婢说。”

李芳娘早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哪里敢有什么不满的情绪。

更何况,屋里的布置无一不精致,她已经有好多年没见到这么华丽的屋子了。

“没,没有不满意的,碧云,多谢了你,要不是你没准我还见不到表姐。”

“表小姐客气了,奴婢只是份内之事,当不得表小姐的谢。

表小姐一路风尘仆仆的赶路,想来早就累了,快些休息,奴婢就不打扰了。”

李芳娘颔首,目送杨妈妈离开,这才进到里屋,瞧见两个孩子都换上了干净的衣裳,在床上睡得很香。

看着看着,眼泪又忍不住往下落,咬着牙不让自己发出声音。

春熙院里,春喜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和杜氏汇报。

“这么说来,这位李表姨当年和老太太关系极好,不然老太太应当是不会这般照扶她。”

“是,老夫人未出阁时和这位李姑奶奶关系很好,时常待在一块儿。

夫人,李姑奶奶那边要不要送点儿东西过去?”

杜氏思忖起来,片刻,“等老太太醒了,让人送些东西过去。”

“另外,嘱咐一下纾姐儿,最近没事别往荣安堂去。”

“是。”

李芳娘这次带来的孙子今年十四了,孙女也十二了,都是大孩子了。

能不见着就不要见,免得出点儿差池。

她可不想自家纾姐儿碰上那个李表姨的孙子,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是,二小姐那边奴婢会仔细嘱咐,别的小姐那儿要去说说吗?”

杜氏随意道:“别的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