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管亥有些迟疑:“孔融此人在北海声望颇高。如今饥民不知此人正在营陵,才肯头裹黄布充作贼。若叫他们知晓孔融在此,恐怕不需等到战事不顺,立马溃走。”

陈丛闻之不以为意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恒古如是。此刻饥民肯走,只能说明他们还没饿到份上。

这样,渠帅先行围城三日,并不叫孔融上城答话。

三日之后,待饥民饥饿难耐时。再唤孔融讨粮。并保证取粮即走,绝计不害孔融性命。

如此,饥民必不走也。”

孔融声望高吗?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之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如此,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因为孔融尊儒图名,时常探望乡里高龄老者。

青壮敬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回家落得长辈埋怨。

如果孔融真的有能力使北海富足,村人何必头裹黄巾趁乱充贼?

如今把他们饿到份上,再给他们一个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能走才有鬼了。

管亥眨眨眼。

着啊!

这样一搞,他岂不成了为民请命的义士了?

就连陈丛背着他吃独食的事,都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若讨粮草,该取多少?”

陈丛大概算了算营陵绝对拿不出的的粮草数量。

答:“二十万斛,少一斛都不成。”

管亥一拍大腿,喜道:“好!便听谋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