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开局就被流放,看姐逆风翻盘 > 第221章 武举实战加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明旭与张家三人吃过饭,略微闲聊了一阵便回了大营。

本来对祖安等人的举动,他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然而经过与张嗣武一番闲聊,他却知道此事不简单,怕是真会有变数。

果然,他们这些落榜武举本应安排去处,竟然又拖了半月。

几日后,朝廷令下,武试三场的成绩仍然作数,但通过二场的举子也不直接安排,反是要加试第四场再定排名。

也就是说,考过二场的两百二十一名举子,都要参加第四场加试后,才能定下排名,再取武进士名额。

而加试的内容却不在京城,竟然是由兵部派他们去宁波府剿匪!

武举人和文举人不同,毕竟他们以后要上战场。是骡子是马那就拉出来遛遛。

二场、三场武试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这两百多名帝国精英到底如何,到了战场之上,自然就看出成色了。

经过了战争洗礼,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可就容易分辨了。到时候再取武进士,谁还敢有异议?

果然不出所料,还没等出发呢,就有二十八名武举人认怂,打死也不肯上战场,宁愿举人名额被废黜也不去。

开玩笑,要说写写文章还好,要上战场真刀真枪拼个武进士,那些文转武的举子只得求饶。不过也有些人不肯放弃,硬着头皮去宁波。

在出发前的营地,武学教官齐铭严肃地站在众举子面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任务的担忧与决心。

这武学却是专门培养军官的学院,与儒学不同,仅在京城与陪都才有两座武学。各地的县学、府学都是培养文举子的。

“各位举子,今日我们即将启程前往宁波府。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必须提前告知大家。”齐铭目光扫过众人道。

“齐将军,是什么事情?”祖安应声问道。

齐铭面色凝重道:“宁波府那边正闹海匪,他们近来甚至沿着长江深入内陆骚扰两岸的百姓。这些海匪人数虽不多,但极为分散,官军多次围剿都未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郝杰惊讶地道:“什么?海匪竟然敢如此猖獗?”

齐铭点头道:“是的。因此,我们此次的任务不仅仅是考试,还要协助官军剿灭这些海匪。到了宁波后,你们需要自由组队,然后各带士卒前去剿匪。”

吴象微有些紧张道:“那我们怎么计算考核成绩呢?”

齐铭微微一笑道:“不用担心,我们会根据你们的战绩来评判。最终击杀、活捉海匪多的队伍中的举子,便可取为武进士。”

宁明旭闻言便有些明白了。事实上从自由组队之时,第四场武试就已经开始了。

身体素质不行的,基本都在初试淘汰。对兵事完全不了解,临时抱佛脚的举子在第二场也大多被淘汰。

剩下的这两百人,哪怕是那些文转武的举子,也是懂些兵法、军阵,且多少懂些拳脚,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但武进士将来最低都是地方千户或者营兵守备,需要有指挥将才。

所谓自由组队,那就要看各人的眼光和关系了。若是组成小队的举子都是草包,别说立功了,搞不好被匪剿了都有可能。

行军路上,便是这些举子拉帮结派之时。

只是,让宁明旭想不到的是,这一路上,他却成了各方笼络的对象。

这是因为这样的小队剿匪,更需要拳脚功夫好的成员。像祖安马术好,在水上却没半点用处。

吴象弓箭准,找不到海匪也无用武之地。

郝杰力气够大,然而这次任务实际上最重要的却是寻觅敌踪,需要身手敏捷,擅于突然接敌便能快速反应的好手。

如此一来,本是初试头名的四人,只有宁明旭一人被看好,其他三人却是无人问津,急得他们仨直跺脚发狠。

宁明旭想明白这些,却不急着应承,不管谁来套近乎,他都敷衍一二。军中重袍泽之情,需要的是能替自己挡刀的兄弟。

这些精于盘算之人,与他们组队后,真遇到险地,怕不是被出卖,就是被抛弃。

众人见拉拢不成,不少人便记恨起宁明旭。渐渐的,他也成了没有队伍的举子之一。

组队的规则,齐铭在路上已经说了,每队只能统带一哨人马,也就是百来名士卒。每队举子的上限是二十人。

因为腹地军制与北宿岛不同,宁明旭也是询问过其他人才知,这边十人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哨官有一什卫兵,所以一哨共百人。

好家伙,二十个举子统领百名士卒,这就属于将多兵少了,需要考验这些举子在队内怎么分工。

若是一个不好,甚至队内的争权夺利都会死人,更别提还要剿匪。最终这两百武举能活下来多少,那都不好说。

张阁老玩的这一出可真够狠的。

不过用这个方法选出来的举子,那必然也都是有过人之处。

要么是极为悍勇之士,要么是军中智囊,要么是真正将才。差一些的也会是争权的好手。

无能之辈,最终只能如普通士卒般听吆喝,甚至沦为炮灰。

这一路上,先是坐海船,后是骑马。途中又有三十七名举子因为不适应舟马行军,退出了考试。

到了宁波府仅剩一百五十六名武举人。

这些人已经组队完毕,有七支队伍满员,剩下的一十六人只能被迫组成一队。这其中便有宁明旭、郝杰、祖安、吴象四人。

稍事休整,三日后众人组成八支队伍,由当地驻军所派来士卒,各领百人成队。齐铭按先天八卦授了八队军旗。

宁明旭这一队最不让人看好,被授了坤字旗。

不出所料,宁明旭被众人推举为哨官。这些被挑剩下来的举子,不是拙于言辞的老实人,便是不太合群之人。

或者像宁明旭这种被人认为过于清高,而受到排挤。

有郝杰三人支持,宁明旭当仁不让,接过全队指挥权。

在宁明旭心里,没有多少掌权的窃喜。因为,接过指挥权的那一刻起,坤字旗下的一百一十六人的性命,便在他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