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 > 第1026章 九零年代日常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的南州,空气里已经开始酝酿夏日的黏腻。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在斑驳的水泥地上投下明晃晃的光斑。水淼从厚厚的报纸里抬起头,将《南州日报》其中一版摊平了。

就是它了。

整个版面就写了一件事情,就是关于本市公务员招考的通知。没有醒目的标题,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宣传,只有干巴巴的几段文字,说了具体的报考要求,接下来就是一整个报表,蚂蚁大小的字体,密实的表格间距,看得人眼晕。在这个信息主要依靠电视广播和纸媒传递的年代,这样的公告,很容易就被年轻人们忽略了。

“我的天,你可真行,这都能被你翻出来!”陈莎莎凑过来,看着那份被水淼用红笔圈出来的公告,语气里半是佩服半是惊叹。

水淼没说话,只是将报纸往桌中间推了推。很快,刘艳艳也围了过来,三个脑袋凑在一起。

“我看看……全市就招340个人啊?”刘艳艳一边看,一边用自己带来的红笔在上面勾画,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啧,还有这么多条条框框,专业限制,学历要求……适合咱们的岗位本来就没几个,你再看看这个,”她的笔尖用力点在备注栏的一行小字上,“一排的都是‘限男性’……我的妈呀,拢共就招七十来个女的!”

她的笔尖在报纸上快速移动,划掉一个又一个不符合她们情况的岗位,眉头越皱越紧,到最后,几乎是泄气地把笔一扔:“数来数去,咱们符合条件的,加起来也就十来个名额顶天了!这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多少人盯着啊!”

刘艳艳这段时间是真的焦虑了,家庭的变故一下子让她整个人成熟了,原先还无忧无虑的人,已经思考毕业之后何去何从了。她这段时间也没少出去打探消息,找工作,但是现实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严峻,他们这些年轻人后知后觉,但是工作单位早就已经从各种政策里嗅到苗头了,以后大学生不说任由他们挑了,但是至少档次能够上一级了,也就是说像刘艳艳这样学校的学生已经不值钱了。

因此她现在是对这个招考抱有十二万分期望,但是现在那点因为找到出路而刚刚燃起的火苗,似乎瞬间就被残酷的现实浇熄了。

水淼看着她,又扫了一眼同样面色凝重的陈莎莎,平静地开口:“选择已经不少了,难度也没你们想的那么大。”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镇定力量,因为这话,水淼说的再真诚不过了。

没有人知道,她脑海里浮现的,是未来那真正堪称惨烈的竞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报名网站被挤到瘫痪,1:200、1:300的录取比例司空见惯。

相比之下,现在这预估不过几千人报名,平均下来可能才1:10的比例,在她看来,几乎称得上是“天降馅饼”了。

信息的壁垒,观念的滞后,以及包分配制度残存的惯性思维,共同构筑了一道无形的筛选门槛,将绝大多数潜在的竞争者挡在了门外。这才是真正的窗口期,是改革动荡之中悄然裂开的一道缝隙,只不过透出的微光只照亮了极少数有心人,大部分人还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你们别只看比例吓人,”水淼拿起那份被画得一片红的报纸,指尖轻点着上面的数字,“想想看,现在有多少人像我们一样,真正意识到包分配靠不住了,又真正有魄力来走这条还没多少人走的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位同伴,“很多人要么还在观望,要么不知道有这个途径,或者根本看不起这所谓的‘招考’,觉得不如等分配体面。我们的对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水淼继续道,语气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这次我们还达到考试的条件,但至少,我们可以去亲眼看看考场是什么样子,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问问考试的学长学姐题型怎么样,难度如何,人家是怎么考试的……这些,光在这里愁是没用的。”

水淼说着,从书包里拿出几页手抄的资料,纸边已经有些卷曲。“这是我托人找来的前几次考试的题目,虽然不完整,但大概能看出点门道。”

陈莎莎、王美玲和刘艳艳立刻小心翼翼接过那几页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纸,三个脑袋凑在一起开始算题。

水淼看着她们专注的神情,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感慨。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包分配的“天”看似要塌了,让无数人惊慌失措。可“天”无绝人之路,危机之中,新的机遇往往就此孕育。

只是当局者迷,大多数人被惯性推着走,或被迷茫蒙住了眼睛,缺少了一份跳脱出来看清局势的清醒,和一份敢于踏上未知路径的勇气。她做的不多,也没有这个义务一直做一个引领者,具体能走到哪一步就看她们自己的了。

现在的课业对于水淼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不过规律的学习生涯总是过得快,一眨眼,这个学期又要结束了。等过完暑假,她的大学生涯也就只有一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