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之偷天换日 > 第58章 高粱河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琦说到此,话锋一转,又道:“至此,我终于明白,金兀术大军匆匆杀来却为何又匆匆折返,原来是金国境内金国皇帝驾崩了。

我潜入敌营,先前是想一旦金人真的是叩关兴难,那我便立即瞅准机会刺杀大军主帅,此刻大军折回,金国内部出大事,那我再刺杀大军主帅,势必会引起边境刀兵之灾,我也就匆匆离去了。

想不到在营中见到的那教书先生模样的人,便是金国皇帝派来的秘使,早知如此,当初真应当迟走一步,把这一老一少给救了,哎……。”

杨云听到这里就是个傻子也已经有十二分明白,金国皇帝驾崩之事看来真是千真万确,不容再有任何质疑。

一丝警觉猛然闪过杨云内心,这位开基立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驾崩,反正从前世的历史书上看,金兀术是没有当过金国的皇帝的,那金国第二位皇帝是谁?

警觉闪过内心,一丝不祥的预感也袭上心头,恐怕从这位金国开国皇帝驾崩开始,天下真的要变天了,靖康之难不远了!!!

不过好在听刚才刘琦所说,吴先生和小金熙没事儿,那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想不到那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黑衣人竟然是听命于金兀术,劫吴先生原来是要他当军师,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思绪纷飞,杨云忽地又想到一个问题仍是困惑不解,只见他双眉一轩,又若有所思地道:“刘兄前来接应金国秘使,怎么,刘兄只知道有金国秘使前来,但并不知道金国秘使是何人,长的什么样一无所知,这才与金国秘使擦肩而过……?”

“杨兄有所不知,实不相瞒,金国秘使出使大宋之事,此事极为秘密,金国皇帝在呈与我朝皇上的书信中也是语焉不详。

金国皇帝信中坦诚金国内部上下分歧较大,灭辽之战后,有不少人士极度不愿再与大宋遵守海上之盟之约。

皇帝虽然能派出秘使出使大宋商谈归还幽云十六州,但并不敢保证派出的秘使中途不会遭反对派人士暗杀。

为此金国皇帝使用了见物不见人的方法,也就是说此次金国皇帝担忧秘使入宋会遭人暗杀,于是分别派出了不止一位秘使。

这几人每人都携带了一样宝物觐见我朝皇上,旦凡身上有金国皇帝信中描述的那几样宝物的人都是金国皇帝秘使。

刚才我见杨兄一抛手中的宝剑,对面那位姑娘接住宝剑后,只随意一挥便能将我朝用最上等精钢打造的云龙戟刀切黄瓜般削断。

世上削金断玉之宝剑多有,但能达到如此快速锋利者怕也是寥寥无几。

我在暗处又细观了这宝剑,瞧得这宝剑虽然也普普通通,但剑身上却是有着奇怪的纹理,剑柄处有九株奇怪的向日葵花,这正是我朝禁宫中百年前无故消失的天葵剑。”

杨云悚然一惊:“天葵宝剑……?”

“不错,杨兄有所不知,宫中秘闻,我朝太祖皇帝年轻未发迹时,龙困浅滩,四处流浪奔波,曾夜宿于襄阳城外一座破庙里遇一和尚,和尚有相面之术,见太祖虽然落魄潦倒,但气宇非凡有伟器之象,料定它日非是池中之物,便赠送了一把用天外陨石打造的玄铁宝剑与太祖,号天葵。

此后,太祖便凭着此把宝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直到后来做了皇帝。我大宋大内镇宫至宝,这把天外陨石玄铁打造葵花宝剑可谓首推第一,犹如传国玉玺。太祖秘言,葵花宝剑关乎大宋气运。

太祖年五十而崩,太宗继位时宝剑仍在禁宫中。高粱河之战,太宗皇帝曾御驾亲征契丹辽人,无奈中了辽人三面受敌之计,大宋大军一败涂地。

此一战伤亡惨重,连太宗皇帝身边护卫都全部都身亡,皇帝身中辽人毒箭,太宗皇帝差一点点就被辽人俘虏,但最后虎口脱险,安全而归。

宫中秘史记载,太宗皇帝能安然而归,全倚赖当年手中的天葵宝剑。

当年大军陷入辽军四面包围之中大败,辽人誓要活捉太宗皇帝,皇帝的战马也被辽人射刺猬般射杀。

大势已去,太宗皇帝不得不换下主帅战袍,乔装成一名百夫长逃出包围圈。当时辽国皇帝曾晓谕全军上下,有能活捉汉人皇帝者,封十万户侯,赏黄金万两,一时间辽人将帅士兵全都不惜拼命追杀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乔装成百夫长于乱军之中东奔西逃,辽军铁骑四面围堵,太宗手持天葵剑,依赖于天葵神剑,曾斩杀数百近身者,一时间可谓震慑群雄,令辽军上下方知近身搏击者,汉人全非孱弱之辈,也有神勇之人锐不可当。

后来太宗皇帝硬是凭着这把天葵剑冲出重重包围,一路上无战马,太宗皇帝不得已只好扮着一逃跑受伤的小卒驾一辆驴车而逃。

这一路上过关卡,遇不少辽军将领士兵盘查,太宗皇帝都凭着这把天葵宝剑过关斩将,最后安然而归。

高粱河一战后不久,有一日,皇宫里突然起大火,至此天葵宝剑便无缘无故在皇宫中消失了,从此下落不明。

这一场大火,宫中什么东西都没有丢失,唯独这把镇宫至宝天葵神剑无故消失。有人说,高粱河之战时,当时太宗皇帝身陷辽人包围之中,一时下落不明。

军中以石守信为首的众多大将皆认为太宗皇帝极有可能在乱军之中驾崩殉国,国不可一日无君,群龙不能一日无首,此时又是大军遭败动荡不安之际,情势岌岌可危,若要天下大定,不可不行非常之事。

于是军中原是跟随当年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的几位大将便倡议拥立太祖之子德昭为新皇帝,位登大宝。

然而拥立的仪式刚刚过半,还未来得及昭告天下,晓谕文武群臣,后方却突然传来太宗皇帝并未殉国。

皇帝乃真龙天子,身有龙气护身,乱军之中,皇帝独驾驴车以一己之力过关斩将,驰骋至涿州,现已返回大军之中,太宗皇帝现已昭告天下,朝中文臣武将朝廷内宫上下群臣嫔妃现无一不知皇帝依然龙体安康。

老皇帝并未殉国,拥立新皇登基也就只能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