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三生灵石记 > 第159章 水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是开封下雨的第三天了!

天空好像穿了个窟窿眼似的,从早下到晚,又从晚下到早,一点都看不到停雨的迹象。

程昱和众人站在二楼办公房愁心仲仲地看着外面的倾盘大雨,

“这雨估计还会继续下下去,”

“雨势这么大?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咱们这里应该没问题,工业园当初做基础时全部都加高的,怕就怕京城那边,地势偏低,雨稍大都会淹,如现在这雨势估计也开始淹了,”

“夫君,这可如何是好?”

“……月婵,你先派人把能安置灾民的厂房收拾出来,还有准备大量粮食,煤球之类生活物资,”

“阿源,你让大勇他们准备大量船只以备救援,”

“还有,派人去把娘接到阿彩那边先住下,其它的见机行事,”

“是~,”

他吩咐完后,大家各自忙活。

北宋有史以来,水灾频发,单是汴京城就经历过数次水灾,

程昱当初规划建设工业园的时候,就已把这个考虑进去了,所以选址首选地势高的地区,排水排洪方面也是花了很大财力物力去做,后来有了水泥,又逐渐把之前的地区加高。

就因为他的未雨绸缪 ,河南数次水灾工业园都没有影响,

但之前那些也不是太厉害,淹得不高,水退得也快,

不过这次不一样,连续几天下暴雨,连他们工业区有些地方都发生内涝了,

再这样下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第五天雨终于停了,

耶律源把集中到的船只全部派往京城参加救援,

果不其然,汴京城如今已遭洪水围困,周边村落除了较高的建筑,四周已汪洋一片,很多地方已淹到屋顶,树杆,无数村民爬到屋顶树木上面避难,

但也只有那些瓦房才可以爬上去,如果是茅草屋早已整间被冲走了,

救援船只所到之处,水中时不时会漂流过几具人和动物的尸体,

一片的人间惨剧!

救援船只不停地接送灾民往返两地,但奈何灾民实在太多了,船只全靠人手划,效率并不高。

很多灾民几天都没吃没喝的,一些避难点已出现了骚乱,

船只每一次能载的人都有限,原则是先老弱妇孺再到精壮青年,

但因为这样,有些避难点居然会把一些无甚依靠的妇女和孩子扔到水中淹死,以换取男人能更快得到救援。

还有一些地点,强壮的男人会把能吃的东西全部抢走,老弱妇孺本来身体就差,缺粮缺水死亡得更加快。

幸好,孙月婵巳估计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准备好淡水和干粮后,每一条船只出去时都会装满物资,去到每个避难点会先把水和粮派发给不能上船的灾民,这样既便一时接不了全部人,也能让剩下的人可以再撑几天。

第十天,洪水已全部退去,

整个灾区一眼望去满目苍夷,无数人家园被毁,无家可归,汴京城内淤泥半腿深,所有人都在清理道路和房屋。

程氏工业园内,里面只剩少量工厂还在正常工作,大部分工厂早已停工,

工人们把可以腾空出来的地方全部收拾好用来安置灾民,

来这里的灾民越来越多,很多都是京城周边的村落,

但渐渐地,连河南各地都有灾民陆续赶来,时间都过去一个多月了,还有越来越多灾民拖家带口来这里投奔。

工业园内如今遍地灾民,到处人满为患,每天都要吃喝拉撒,光粮食消耗就已是天文数字,

孙月婵大概统计了一下数目,竟然约有三十多万人,

这些本来应该属于朝廷的义务,如今竟然全部压在程氏工业的肩膀上面,就算程昱如何富可敌国,时间一长也是吃不消的。

因为这件事,他老早就已进宫求见赵恒,请求他派遣官员前往赈灾,并安置灾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赵恒也的确下了圣旨,

因为北宋朝廷对于受灾百姓一向都有章程,赈灾官员按制度打开常平仓赈救灾民再完成后续工作便可。

问题就出自转运司上,转运司主管一路财赋,权力较大,赈济所用粮食等物,往往要靠其措置转运,

因为这次水灾,汴京城内也是受灾严重,一夜之间,很多居民家破人亡,财物尽失,

他们如今也是灾民,京城内常住人口几十万,这次受灾人数也有近十万,

十万人的吃喝拉撒照样对朝廷造成很大压力。

所以各路转运司运来的粮食财物首先得供应京城之内,要有多余出来的才会供应给程氏工业,

程昱去和转运使们见过面,无一例外哭穷哭难,他们都答应粮食物资一有富余,立刻供应给他,但时间日期却不确定。

不过幸好,京杭真宗大铁路河南路段已经修好,从即日起,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从杭州那边运过来,还有从燕京那边也同样通过蒸汽火车把粮食运过来,

滞留在程氏工业内的几十万人每天都能领到一次食物,虽然能勉强填饱肚子,但老百姓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活着就已心满意足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