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 第138章 首*都图书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肖卫国一行人出来以后,他拿出来一张大黑十,递给田光耀,说道:“光耀,你拿着这钱,带着兄弟们去喝点饮料抽支烟好了,今天真的是感谢兄弟们了,后面我们有机会再一起约着玩。”

周围青年们看到这十块钱,眼睛都发光了,这得买多少烟,买多少北冰洋呀。

“卫国,你这就不拿我们当兄弟了,再说今天都没用的上我们,你一个人就搞定了,说来,回头咱俩练练呗。”田光耀推手拒绝着。

肖卫国不管那么多,直接把钱塞到田光耀的口袋里。

“后续有机会肯定得练练,在八极拳上,我需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呢。

兄弟们出来一趟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拿着哈。

那行,我家里还在修着房子,我得回去盯着,那我们就在这里分开,回头我去你们那里玩去。”肖卫国说着,骑上自行车,往家里骑去。

田光耀等人笑着和肖卫国道别后,一帮人轮流看着这十块钱,稀奇的很,脸上的笑容都没下去过。

这可是十块钱呀,田光耀一行人基本都没拥有过,因为都是父辈在管钱。

“走,今天北冰洋、不要票的卷烟管够。”田光耀带着乐乐呵呵的一行人往供销社走去。

至于肖卫国为啥要这么大方,给田光耀那边十块钱的巨款。

一方面,他们确实出力了,就是在现代,摇人出来以后,那也必须得管一顿大酒,晚上娱乐走起呢,不然下次摇人,谁会搭理你。

另一方面,是要提前和这帮人打好关系,到了打砸抢的时期,才会占据主动权。

后续想来杨家应该不会再找自家麻烦,来硬的倒不怕,就怕像昨天一样来阴的。

如果不处理,等肖卫军他们过来,到时候家里都是小孩,还是有很大的危险性的。

现在好了,直接从根源解决,田光耀他们也会帮自己盯着杨家兄弟。

接下来得把红梅他们的户口给迁移进来,这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窗口期很短,等到城里要精简人员的时候,任你多有能耐,都干不成这个事情。

到时候他们四个孩子可就得一辈子当农村户口,在地里刨食。

除非后续能考上大学,或者当兵提干,才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说起来,肖卫军名字里带有军字,后续倒是可以把他送进军队里,也不知道自己愿意不愿意。

后续的各种变动,全部都没有影响到基层军队头上,是独有的几个没影响的地方之一。

除了军队以外,剩下的也就外*交系统和铁路交通系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肖卫国骑在车上想着这些,没多久就到了家。

只见两座倒座房里,四个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

不对,怎么是五个人。

“桂香姨你怎么也在帮忙干活呀,多累呀。”只见田桂香也在帮忙收拾东西之类,而她的小孙子虎娃就在门口自己玩着,不哭不闹的,很是乖巧。

“卫国回来啦,我这不是也闲着嘛,就帮帮忙,不然对不起你提供的好饭呀。

你是不知道,中午咱这边开饭,那可是把全院在家的人眼红的不行。”田桂香笑呵呵的对着肖卫国说道。

“天色也不早了,那我这就回去准备晚饭,你们先忙着哈,虎娃走了。”田桂香用一旁水桶内的水洗了洗手,提着虎娃就打算往家走去。

“谢谢桂香姨了,一点吃食不算什么。”

肖卫国又看着房屋内的进度,感觉进度过了大半,速度很快呀。

“张师傅,歇歇,喝口水吧。”说着从旁边拿过来准备好的几个碗,都倒上水。

张顺德和他的两个小徒弟以及自家老爹见状,均是停下手里的活,过来一人一碗水,咕嘟嘟的喝着。

“主家,看这进度,明天中午前就能成,明天晚上的饭就免了吧,你这饭食吃的老头子我心惊,从来没有干活的时候吃这么好的。”张顺德喝完水,对着一旁的肖卫国说道。

“张师傅,你这话就见外了,一点吃食罢了,只要房子修的好,多少粮食都舍得。”

“卫国,张师傅的手艺真是没得说,我看咱公社都没人能比得上。”肖平乐在一旁说着。

“主家,这房子你就住吧,十年内一点修的必要都没有,结结实实的。”

“那是,张师傅的手艺,我都听街道办的领导们说了,那是一等一的。”

张顺德在那里笑着,一个手艺人,最值得开心的就是别人对他手艺的肯定。

两个徒弟也在一旁为自己师傅受人尊敬感到开心。

喝完水,几人就又投入到干活中。

肖卫国也想进去帮忙,但是看到四个人在里面井然有序的忙着,根本没自己下手的余地。

肖平乐让肖卫国回屋歇着吧,这里有他就行。

一时间肖卫国发现没什么事情干,径直回到屋里,躺着歇会,顺带着收拾一下今天的空间收获。

在收拾的时候,肖卫国意外翻出了一个信封,信封里放着一张满是日语的信。

回忆起来,是那时候在肖家大队附近山里发现的宝藏中得到的。

这段时间,都忘了它了。

也不知道上面都写的什么。

看着手表的时间,也就快四点,要不去附近图书馆找到日语翻译词典之类的,给翻译出来。

时间应该够,正好也没事干,转移户口之类的事,短短半下午肯定是干不成的。

等到下周一再忙户口的事情好了。

肖卫国听别人聊天,提起过附近倒是有一个大型图书馆,在国子监那一片,1956年迁移过来的,名字叫首*都图书馆。

倒是离家这不太远,骑得快,十多分钟就能到。

说起来,在这个年代,四九的图书馆很少,大型的也就两座,待会要去的这个图书馆算是其中之一。

也就这两三年年陆陆续续的新建了一些区级的,才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进到图书馆里面,只见熙熙攘攘的人群,但是基本没有声音产出,整个场馆安安静静的。

肖卫国见到一个角落那里,围满了人,好奇的上前查看,发现是借书登记处。

工作人员在用笔在本子上记录每个人的借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