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李毅话里的苦恼,看着他那略带沮丧,却仍然还在仔细思考的表情,欣慰的笑了笑。

“不要灰心,现在不懂可以慢慢学。”

李毅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脑子里却还在套用各种办法去尝试化解,他能想到的,就是用唐朝李世民的手段,权衡各方利益,先稳定内外,然后以温和的政治手段慢慢化解。

不过,以当前的局势来看,这显然不行。

首先,唐朝立国之时人口不多却地域庞大,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要小得多,同时呢,信息的传递没有现在快,这种情况下,操作的空间就要大很多。

其次,唐朝击败突厥之后,就是当世最强,他能用战争把国内矛盾暂时转移一部分,战争胜利,各方势力就会因为新的利益而产生分歧,他又有了许多操作机会。

而且,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能增加他的威望,皇室的威望,以及民心等等,让他权威日重。

以军功集团平衡世家,而不断的战争,又能让军功集团随时换血,如此就能让他随时都稳坐钓鱼台。

可现在呢!没有这个条件。

想着,想着,李毅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太难了啊!

李毅没想过朱元璋的处理方法,因为朱元璋的方法,说白了跟李毅最初的想法差不多,并不比以后高明,造成的后果同样严重。

而且,当时的明朝,在清扫北元以后,没有了来自外部的危险,也是当时最强,朝堂上没人向着北元。

这样一来,朱元璋只要把持大义,手握兵权,凭借他当时的威望,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调控朝堂,如果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他能无视规则,直接掀翻桌子。

在这里明显就不行。

看见李毅沉思的样子,他摇头笑道:“这个问题以后慢慢想,我再考你一个以现下情况,或许是,今后有可能要面对的问题。”

李毅闻言一愣。

不待李毅问出声,他继续道:“这几年来,涌入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城市里新生儿的诞生也越来越多。

根据数据统计,以及当前最大的工业建设速度来估算,十多年后,城市里将会出现超过两千万的无工作待业青年。”

“这么多无业人员,如果不能好好安置,那无疑是个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也是个极大的负担,你说说,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听到这个问题,李毅下意识就想到了下乡两个字。

这么庞大的待业队伍,如果不能创造产值,还一直待在城市里,光耗都能耗死现在的计划经济制度,他们吃得用的,都得从农村运来,光是运输上负担,都要增加不少。

还不用说,没有工作的青年,还没有娱乐消遣,那是真不能预料会干点什么事出来,在治安方面,绝对要下降不少。

取消这个政策的以后,大量知青回城,让城市待业青年一度达到了四千万,一时间还造成了不小的社会混乱。

可再想把他们送下去已经不可能,农村分田到户,没法负担起他们了。

不得已,两次严打因此诞生,双轨制经济也就此诞生。

还有计划生育,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严抓。

所以,这个事情要是不处理好,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定时炸弹。

李毅沉思了片刻后,认真回答道:“全力扩建工业肯定是不行,先不说我们的设备和工人培训跟不跟的上,再没有外贸出口的情况下,社会的需求也不支持我们大力扩建,东西制造出来了没人买,那也是浪费。”

“而且,粮食产量如果跟不上,光发展工业也是不行。”

抽了口烟点点头道:“对,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这也是我滴顾虑,所以我这两年着急的提出各种跨越口号,从各方面扩充到能应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地步,没想到造成了这个局面。”

叹了口气又说道:“不能成行的因素你提了,再说说该用什么办法去应对。”

李毅想来想道:“我的想法是,等债务还完灾情过去后,大力鼓励农业发展,各公社都要建立应急粮库,同时对辽东进行开发,提出鼓励口号,发布鼓励开荒的政策,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等粮食产量有了保证后,大力扩建水泥,钢铁等建材工业,然后组建预备役工程兵团,对国内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修路,修水库,修电站,修居民住房等公共设施。”

“这样他们有了工作,有了住房,又有能力提高需求,我们就可以根据需求扩建其他工业项目,解决有票无货的问题。”

至于钱的问题李毅并不担心,这东西就是纸,只要需求上去后,这玩意随时可以增发,只要保证票据不超发,那经济就乱不了。

他抽着烟,听到李毅这些方法,眼睛却越来越亮,他对经济发展有些不熟悉,还真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不过,现在听李毅提的方法,他想起来了,这个方法和灯塔30年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有些相似,都是以政府背书大搞基建来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