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姐弟俩蹲路边跟难民似的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肉包子才开始在城里闲逛,家里头需要买的东西太多了,先说被子吧,姐弟俩原先合盖的那条被子已经被她扔到后山去了,实在太臭了,臭到做噩梦又掉十八次茅坑那种程度。

现在盖的是原主爹娘留下的,那被子少说也得十年了,一股汗味,死沉死沉的不说,棉絮都团成了一团团的,眼下还是秋天,等到了冬天肯定是不保暖的,记忆里姐弟俩这三年冬天都是穿着衣服抱在一起睡觉,还是多亏了霍小计年纪小火气旺,冬天抱着跟一团小暖炉似的。

原先家里铺的都是草席,到了冬天也不过就是厚一点的草席,冬天全靠抖,想到那感觉她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姐姐,棉花被子怎么卖?”

掌柜的是个女的,一般来说像棉花、布行这种都是女性为主,因此掌柜的一般也都是女性,这样更加方便。

眼下已经到了秋天,买棉花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掌柜的扯着嗓门在那儿指挥小二搬棉花呢,霍秀秀问了两遍她才听到:“哟,大妹子买棉花被啊?要几斤的?”

霍秀秀不知道古代的棉花被子一般是几斤,有些不好意思的问她:“一般都是几斤的?”

“来,你到这边儿来瞧瞧,这儿都是做好的,这一叠是4斤的,这里是6斤的,这儿是8斤的,还有这里,这个数量少些,10斤的。这斤数不同价格也不同,你要是自己会做,买了棉花回去自己做也成。”掌柜的看她的打扮也知道是个穷苦人家,一般穷人家都是买了回家自己做,省点钱的。

霍秀秀没有上手摸那些被子,就大致看了看很快下了决定:“我要两床6斤的,两床4斤的,多少银钱?”

天热的时候盖4斤的,秋天就盖6斤的,冬天的时候就把两床被子一块盖上,至于为什么各要两床,倒不是她嫌弃霍小计,而是怕冬天她习惯把自己卷起来,她怕自己卷被子,把霍小计给冻病了就完犊子了,不说看大夫贵不贵,就凭古代的死亡率,她也不想让小老弟生病。

掌柜的没想到她要四床被子,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要今年的新棉花还是往年的陈棉?新棉和陈棉的价格可不一样。”

她不知道新棉和陈棉有什么不同,不过买都买了,当然买新的,她现在有钱:“要新棉,再拿两床厚实的褥子。”

掌柜的拿着算盘拨弄的飞快报出价格:“新棉6斤一床3两,4斤一床2两,褥子一床2两,拢共14两银子。”

霍秀秀不由得咂舌,这也太贵了些,怪不得庄户人家一床被子能用十几二十年,不过该花的还是要花的,总比冻病了花钱吃药来得强,不过她还是想还还价:“姐姐,我买这么多,你给算便宜点呗,10两怎么样?”

那掌柜的这下是嘴巴都合不上了,把算盘重重一拍,叉着腰就说:“姑娘,哪有你这么还价的,我干脆送你完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该死的下意识就把上辈子在批发市场买衣服那一套给拿出来了:“那,您看给我便宜多少?”

“13两半,不能再少了。你整个清华城打听打听,我这个价格是最公道的了。”掌柜的也不是不想做这笔生意,不过就是觉得霍秀秀压价太狠了点,哪有这么直接砍了将近三分之一的?

霍秀秀有些遗憾只少了五百文,因此眼睛在店里头瞎转悠,看到一旁放着的枕头,便说:“姐姐,就14两,你送两个枕头给我怎么样?”

那掌柜的哎哟一声,说:“你这姑娘是真会过日子,这枕头平日也得卖350文一个哩,你瞅瞅上头这绣花,这料子。行吧行吧,你是现在拿走还是怎么样?”

多砍了200文霍秀秀心里又觉得舒坦点了,十分麻利的掏了一张50两的银票递过去:“现在拿走,外头给我拿个布包起来,路上弄脏了就不好了。”

掌柜的拿了银票左看右看,确定真假后才去给她兑银子,嘴里还嘀嘀咕咕的念叨现在的姑娘不得了,那麻布也得几十文之类的。

霍秀秀则在考虑自己修个炕,没在原主记忆里挖到谁家有火炕的事儿,想来这边应该是属于南方地区,南方的冬天可是湿冷湿冷的,那冷就跟要渗到骨头缝里去似的。她们冬天不能总在床上盖着棉被,起码也要在屋子里活动活动,修个火炕起码在屋子里吃饭的时候是暖和的。

前世她不止一次窝在租来的小房间里,抱着热水袋刷手机上别人盘炕的视频,她舍不得租带空调的房间,也舍不得花那个电费,看这种视频的时候她就会幻想如果自己有房子肯定也要修一个,现在,就是展现成果的时候了!

买了棉花被子,霍秀秀又到成衣店花费7两银子给自己和霍小计各买了两身衣裳,一身薄棉花的,一身厚实的,还买了两双棉鞋两双现在能穿的。原主不会做衣裳,只会做一些简单的缝补,她也一样,穷的都没机会摸到整匹的布料,上哪里学做衣裳呢?

买完这些,霍秀秀就带着霍小计问路找到府衙,结果很失望,门口除了值守的衙役之外,并没有任何张贴公告的地方,看她站在府衙门口停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个衙役还板着脸过来问她有什么事,没事赶紧走。

“差爷,我想问问咱们清华县张贴告示的地方在哪里啊?”霍秀秀脸皮很厚,被赶了也没立刻走,就问问总不能把她抓了去坐牢吧?

那衙役打量她一番,嗤笑道:“你认字么还看告示?告诉你有什么用?”他说完还转身对着另外的衙役说:“哎,现在乡下的泥腿子都认字了,说要看告示呢。”

几个衙役哈哈大笑,霍秀秀并不介意,她上辈子为了赚钱,什么苦没吃过?被人笑话几句算什么?

依旧好脾气的说:“认得几个字,不算睁眼瞎,还劳烦差爷指个路。”

那衙役听她说自己真的识字,停下笑来,认真的看了她一会儿,半信半疑道:“你若要看,就去菜市口。”

“多谢差爷。”霍秀秀道了谢,转身推着独轮车走了。

菜市口在哪里她也不知道,只好一路问路过去,走了好一会才找到地方,结果大失所望,古代好像并没有将一些政策张贴出来的习惯,至少这个朝代没有。公告栏上贴的基本都是基本都是一些海捕文书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