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半仙语出惊人。
对于风水学,多尔可谓是一窍不通,不过听丁半仙说这山中格局,倒是让他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在紫韵山上读过的一卷古籍,其中有一篇是关于的天池水的记载。所谓天池水,又命卫龙池,多为祖宗山或高岗上之池水,其分五格,两池夹龙最贵;单池护者次之;卫龙井也即是小池水,水既不流出,亦不干涸,又次之;卫龙泉,非池非湖,为蒙泉小流,此四者属吉格,而最后一格,龙池崩圯,龙气泄走,为吉中带凶格。而此地水势,非吉格天池水,倘若真如丁半仙所说,地底深处设有巨型聚阴阵在吸纳阴气,那么龙气自然也被顺带吸走,岂不是成了凶格?
旋即,多尔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据其所读的那卷古籍记载,风水好坏,首要得先从大局上判断是不是聚气藏风。
聚气藏风非纳气吸风,而是保持衡冲气能场,一静一动,一收一放,一藏一换,并非只有进气,也要有出气,并非只有藏气,也要有漏气,并非只有界气,也要有走气,并非只有内气,也要有外气,并非只有阴气,也要有阳气,阴阳同存共交,各得其分。
如此才算是风水极佳之地。
多尔举目眺望,环视一圈后,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此地四面山环水抱,天地之气与风何以会被山势所困?遂此地既能进气藏气,也能出气漏气。此外,此地山势虽看似凶险,但却得天独厚,拦风运气,哪怕是狂风吹入山中,也会被山峦化急为缓,应了藏风纳气的真正意义,一字决“缓”。
并且,根据山势,即便是多尔这种对于风水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的人,也能够看出这里的衡冲气能场几乎完美,无懈可击,保持着一种绝对均衡的呼吸状态,阴阳循环,风水绝佳!
但正因为如此,多尔反而觉得很奇怪,若此处真是风水绝佳之地,那为何无高人在山中点穴,建立坟冢?难道是山中无脉留缓之地,不能点穴?
多尔还无法看出山中何处是不宜结穴的煞脉,也即是脉急下而不停留之地,可有一点他很清楚,哪怕是高人精心布置处理,也不见得能敌得过煞脉,化凶为吉。
自然之变化何其微妙?无穴可结,即便风水再佳,结穴之人道行再通天,逆行而为之,改天换地,瞒天过海,可穴不动,天地在变,终将没有什么好下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