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1203章 天有不测风云,但能未卜先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3章 天有不测风云,但能未卜先知

李瑛立刻召见正在京城休整的航海令杨良瑶,命他即刻赶往洛阳,乘坐大船顺着黄河前往登州与李晟会合。

郭子仪在登州已经筹备了数百条战船,其中不乏能够容纳数百人的大型战船。

李瑛交给杨良瑶的任务就是充当海上向导,带领两万兵马顺着海岸线航行,从登州一路向南由黄海过东海再入南海,最后穿过琼州海峡,直抵安南都护府的驻地交州。

要问交州是哪里?

答案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越南河内。

大唐自贞观年间设立安南都护府以来,牢牢的掌控了人口稠密的越南北部地区,并且把安南都护府的治所设置在交州,疆域又向南推进了六百多里,一直绵延到后世的越南中部地区。

李瑛带着一帮大臣来到自己亲手绘制的世界地图前,给他们讲解海运的优势。

“在海上顺风航行,一个时辰能够行驶九十里,即使逆风航行,一个时辰也能走四十里,平均计算,在海上一天能够行驶八百里左右。

而且入海之后,船只可以昼夜行驶,保持始终如一的速度,只要不是遇上台风,就可以风雨无阻的赶路。”

裴宽提出了疑问:“海上凶险,万一遇上了台风,将士们岂不危险?”

李瑛随即郑重的把贾耽介绍给在场的诸位大臣:“这位是航海局的向导使贾耽,祖籍河北。

他在海上漂泊多年,航迹遍布爪哇、琉求、真腊、日本等地,能够准确的提前预判台风,从而让船队提前靠岸避险。

咱们的船队顺着海岸线航行,只要天气恶化,船队可以在一两天之内迅速靠岸躲避,诸位爱卿完全不用担心海上凶险。”

听了李瑛的介绍,在场的大臣们一阵议论。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这狂风骤雨说来就来,竟然还能提前观测?”

“确实有些玄乎,不会是口出狂言吧?”

“就算偶尔猜对一两次,也不能保证次次准确,在海上运输货物与运输将士怎可相提并论?

运输货物的船只翻了也就翻了,最多损失一些财物,赔的钱将来赚回来便是。

但两万将士可都是活生生的性命,万一在海上翻了船,谁来救他们上岸?海上运兵风险实在太大了!”

贾耽闻言大笑:“哈哈……诸位大人不懂得航海知识,因此认为观察海上的天气很难。其实在海上漂泊久了,掌握天气一点都不难。

并非下官夸口,我能有九成的把握提前三天观察到台风,有十成的把握提前一天观察到台风。

只要船只顺着海岸线航行,距离海岸不超过两百里,下官保证能将两万士卒毫发无损的带到交州。”

李适之捻着胡须追问:“那请问贾向导如何观察海上天气变化的?能否为我等解惑,也好让诸位同僚相信你所言。”

贾耽信心十足的道:“这其实没有什么困难的,无非就是看风向、听风速、看云层,多在海上漂几年,大部分人都能略懂一二。”

李瑛做了最终的决定:“诸位爱卿不必担忧,从广州到爪哇国五千里路程,需要穿越浩瀚的南海,贾耽他来往了数百次,从未遇到过危险。

朕相信让他给李晟做向导,一定能把两万将士安然无恙的送到交州。

从山东登州到安南交州,海上距离大概在七千里左右,按照日行八百里计算,最多只需要十天即可抵达。

这样的行军速度可比长途跋涉快了两个月,还能让将士们在船上得到充足的休息,说不定还能神兵天降,杀南诏人一个措手不及!”

听了贾耽的保证以及李瑛的分析,性格谨慎的几位大臣不再有异议,一致同意了李瑛的决定。

中书省立刻发布诏令,由沿途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到登州,命令李晟点齐两万兵马,做好出征准备,只等杨良瑶的大船抵达登州之后,便跟随向导扬帆入海,杀奔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