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被不在了 > 第409章 薪火相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破庙的蛛网被月光照得透亮,蛛丝上的露珠像碎钻般闪着光,秦越蹲在火塘边,借着跳动的火光整理药方。布包里的纸页脆得像枯叶,稍一用力就可能裂开——那是师傅扁鹊用炭笔写在糙纸上的字迹,边角已经磨损发黑,却依旧能看清“麻黄去节”“桂枝去皮”的批注,带着当年火烤的焦痕。他指尖拂过“石膏先煎”四个字,想起师傅写这张方子时,破庙的梁上正漏着雨,师傅把油纸伞斜斜支着,一手护着纸页,一手握笔,炭灰混着雨水在字尾拖出长长的墨痕。

“秦越小哥,张婶家的娃又烧起来了。”破庙门口探进个脑袋,是村里的哑叔,他比划着,指节因为常年劳作显得格外粗壮,掌心的老茧蹭到门框,带出细碎的木屑。秦越立刻抓起药篓,里面的药包都是按师傅的方子提前配好的,用麻纸包着,贴着小布条,上面是他仿着师傅的笔迹写的药名。哑叔见他起身,连忙递过一盏油灯,灯芯跳了跳,把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忽明忽暗的,像极了师傅还在时,三人挤在破庙过夜的模样。

跟着哑叔穿过田埂,露水打湿了裤脚,冰凉的触感顺着脚踝往上爬。秦越深吸一口气,田埂边的青蒿带着清苦的香气,和记忆里师傅的药篓味重合——那时师傅总爱牵着他的手走夜路,掌心带着常年握药杵的温度,即使在最黑的夜里,也能准确避开田埂上的碎石。“记住,脚下的路再暗,心里的光不能灭。”师傅的话还在耳边响着,秦越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油灯,油芯滋滋地燃着,把前方的路照出一小片昏黄,他把灯举得更高了些。

张婶家的土坯房里,孩子的哭声像小猫似的,细弱却执着。秦越放下药篓时,带起的风让窗台上的瓦罐晃了晃,罐里的薄荷草簌簌落了几片叶子。他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又捏着小手诊脉,指尖感受着那微弱却急促的搏动,像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烛火。“是风寒入里,别怕。”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镇定——那是无数次在师傅身后看他诊脉时,悄悄刻进骨子里的底气。

他从药篓里拿出包好的柴胡和黄芩,纸包上的字迹是白天写的,阳光好,墨痕干得透,“柴胡三钱”“黄芩二钱”的笔画都带着力。又摸出片生姜,是下午在菜地里新挖的,带着湿泥的腥气。“张婶,麻烦烧点热水,这药得趁热灌下去。”转身时,瞥见墙角堆着的柴火,其中一根带着明显的刀削痕迹,像极了师傅当年在破庙里用的那根——师傅总说,好的柴火能让药汤更透,就像好的医者得把心沉到病人的痛处里。

张婶烧火的灶膛里,火光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暖融融的。秦越蹲在灶边,看着陶罐里的水慢慢泛出细泡,想起师傅教他“武火煮沸,文火慢煎”的规矩。水开时,他把药材抖进罐里,柴胡的清香混着黄芩的微苦漫开来,和灶膛里松木燃烧的味道缠在一起。他守在旁边,时不时用长柄勺搅一下,看着药汁从清澈慢慢变成琥珀色,泡沫在罐口聚了又散,像师傅讲过的“药气升降”。

孩子还在哭,小脸烧得通红,睫毛上挂着泪珠。秦越摸了摸口袋,里面果然有颗用糖腌的陈皮,是早上特意从医馆带的。这是师傅的法子——对付哭闹的孩子,总得备点甜头。他把陈皮递过去,孩子含着蜜饯,哭声小了些,乌溜溜的眼睛盯着他手里的药勺。秦越舀起一勺药汤,在嘴边吹了又吹,试了温度才送到孩子嘴边:“喝了药,病就跑啦。”孩子咂着陈皮,竟乖乖张开了嘴,药汁滑进喉咙时,眉头皱成了小疙瘩,却没再哭闹。

张婶在一旁抹着眼泪,手里的粗布帕子都湿透了:“秦越小哥,要不是你和扁鹊先生,这娃……去年村西头李家的娃,就是烧得厉害了没及时治,最后……”话没说完就被哽咽堵了回去。秦越低头收拾药包,发现包药的麻纸破了个洞,里面的杏仁撒出来几粒,滚到灶台下的灰烬里。他弯腰去捡,指尖触到泥土的瞬间,突然想起师傅在药田除草的样子——师傅总说“药材长在土里,医者的心也得扎在土里”,那时不懂,现在看着掌心沾着的泥,混着杏仁的油香,忽然就懂了。

离开张婶家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哑叔非要送他,两人并肩走在田埂上,晨露打湿了鞋帮,踩在草叶上沙沙作响。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像一条条白色的带子缠在屋檐上。哑叔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东方的朝霞,比划着“太阳”“希望”的手势。秦越望着那片橘红色的光,想起师傅曾说,最早迎向太阳的草药,药效最足,就像医者的心,得比谁都先醒着。

回到破庙时,火塘的火快灭了,只剩下几块暗红的炭火。秦越添了些柴,火星噼啪溅起来,映亮了墙上师傅刻的字。那是师傅用匕首在石墙上刻的“普救”二字,笔画很深,被烟火熏得发黑,却依旧透着股劲。他从怀里掏出今天新记的药方,是给哑叔治腿疾的,用了师傅留下的“独活寄生汤”,又加了些本地能采到的续断,字迹还有些生涩,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