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傻逼孩子,还能回来吗?那钱都拿走了,这辈子都不带回来了。”
“妈呀,那咱还是等等吧。”
最后,房子也卖了,车也折价卖了,连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来了,可一算,还他妈差10万,就是凑不够这85万。
实在没招了,把自家前后的大院子,那两座大瓦房,还有宅基地啥的,反正乱七八糟的,全都卖给村子里的人了。
正常这些东西能卖个15万,可那帮人一瞅这家人,就说:“给你10万,你愿卖不卖,你不是着急用钱嘛。”
最后没办法,就按10万给卖了,总算是把85万给凑齐了,然后把钱给李强送回去了。
这下可倒好,真应了那句话,全家人连个放东西的地儿都没有了,虽说没去要饭吧,但跟要饭的也差不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家子人那可真不值得可怜。
之后,王田田又给李强打过几次电话,刚开始李强还接一下,到后来李强不耐烦了,直接骂道:“你妈的,我告诉你,你他妈再敢给我打电话,别说我删了你,听没听见。”
缘分这东西就是这样,一旦到头了,想续都续不上,何况这事儿本来就是他们自找的,所以说,这事儿也就算翻篇了,彻底过去了。
咱再说说,在外边跑路的三孩和宝玉,远在青岛的宝玉和三孩,他俩还不知道家里些情况。
到了青岛以后,聂磊对他俩那真是当成自个儿亲兄弟一样,一点儿都没亏待他俩。
这边呢,贤哥也惦记着,毕竟是自个儿的俩老弟,跑那么老远的地方去了,能不惦记嘛。这不,一个电话就打过去了。
“喂,三行儿,跟宝玉在一块儿呢吧?”
“哥,我俩在一块儿呢,哥呀,我可老想你们了。”
“哥也想你!
哥呀,我有个事儿,想问问你。”
贤哥那脑瓜子多灵,一下子就明白他要问啥了,就说:“三儿,你是不是要问小美的事儿,哥跟你说,这段时间哥也去了两趟,还有二弟、春明、喜子他们,成天往那边跑,你放心,小美这边啥事都没有。再一个,哥是这么寻思的,你们在外地,就老老实实待着,等长春那头风声没那么紧了,哥这边就安排小美过去找你们,你看行不?”
这三孩一听,赶忙说:“哥,你在家这些事儿,我们都放心。”
“不是,你们在那边咋样?”
“哥,磊哥对咱们那真是没得说,就跟对自个儿亲兄弟一样一样的,磊哥这人讲究。”
“哦,是吗?那你们在青岛待得习不习惯啊?”
“还行吧,挺习惯的,这边吃面食啥的,你也知道,我和宝玉就乐意吃馒头、吃包子,在这边挺好的。”
“这么的,你看看要是行的话,你俩在那边琢磨琢磨,干点啥营生,哥给你俩拿钱。”
“不用,哥,出来的时候,你不都给我俩拿了嘛。”
“你别管了,你俩在那边时间长了,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再说了,小美过去了,有个营生干着,也比啥都不干强吧,你俩看看,要是有合适的、能干的事儿,就跟哥说。”
这边三孩一听,就说:“行,哥,家里那事儿,我听磊哥跟我念叨几句了,说常林,还有常林他爹那事儿??
你就别管了,事儿都已经翻篇了,也都给摆平了。这样吧,等过个十天半个月啥的,我这边腾出空来,咱就回去看你。
哥呀,真的,我俩在这儿可老想你了,也老想二弟他们了,他们也成天念叨你。”
“行了,在那边稳稳当当的,过几天哥就过去。”
“哎,那好了,哥。”
“哎,好嘞好嘞。”
电话一撂下,宝玉就凑过来问:“哥,咋说的呀?”
三孩就说:“哥说过两天过来,看看咱俩在这边有没有啥能干的事儿,这边有啥能干的呀?”
宝玉就说:“走吧,别在这儿瞎寻思了,咱俩出去溜达溜达。”
三行儿应道:“那走吧。”
你说他俩,来青岛才半个月,对这地儿那是哪儿哪儿都不熟。
不过大伙都知道,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要是想出去溜达,都不用到处找人打听,打个出租车,跟司机一说上哪儿,哪怕是犄角旮旯的小胡同,司机都能给你开过去。
他俩出门就打了辆车,跟司机说出去溜达溜达,哪热闹就往哪开。
结果这出租车司机把他俩拉到哪儿去了呢?拉到了沧口。
有青岛的朋友肯定比咱更明白,李沧区以前可不是叫李沧区呀,以前那是沧口区、崂山区,还有李家镇这仨地方合在一块儿的,后来才叫李沧区呢,在94年之前那叫沧口区。
当时那最热闹的地儿是啥呀?就是沧口广场,那地方可老热闹了,就在振华路的北侧。
那广场上有摔跤的,有卖艺的,还有打把式的,最厉害的是啥呢?在那儿打扑克的人老多了,左一伙右一伙的,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岁数大的,都在那儿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