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怎么不记得?我不过是担心她被「白月光」吸引走太多注意力,从而影响到我的计划,等我甩掉她那天的时候,杀伤力大打折扣而已!”
说着,裴缙又冷哼一声,“笑话,你们该不会以为我真的喜欢上她了吧?”
跟班们:“……”
得!
恋爱脑就恋爱脑吧。
只要不是舔狗就还有救!
恋爱脑不可怕。
可怕的是恋爱脑还舔狗。
两样都沾这辈子就算完了!
话又说回来,既然知道了裴缙的心思,再想溜须拍马讨好裴大少爷的心意可就简单多了。
既然裴缙不想显得他太过在意柏鸢,也不想给人他是追着柏鸢走的名义买票跟着一块儿出国。
那干脆换个借口、换个名义不就好了!
跟班们灵机一动,很快就有了对策。
“裴少,咱们学校的物理比赛不就是下周吗?”
“是又怎么样?”裴缙对此不感兴趣,事不关己地看向对方反问道,“那帮书呆子上哪去比赛跟我有什么关……”
说到这里,裴缙突然一顿。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这次高中物理世界竞赛的举办地,好像就是……英国。
海岚私立高中作为海启专门培养学霸学神的顶级学府,每年都会大力提倡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竞赛,为的就是在专业领域和分数成绩这块儿打响名气。
参加的竞赛也无一例外,都是国内外最有含金量的比赛。
众所周知的是,国内每年具有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竞赛、跟他国学生同台竞技的两支强势队伍,一支是通过国内竞赛在各个省份选拔上来的天才们组成的国家队,另一支则是海启市的海岚私高代表队。
而后者则曾连续包揽国内各大比赛的头筹,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都狠狠地压了前者一头。
看似荒谬,实则合理。
通常来说,大众对此都具有普遍的固有印象。
认为学习能力强的人,要么是百里挑一的天才,要么是那些勤奋刻苦的学生。
实则却恰恰相反。
只要将所有参赛学生的资料全部收集到一起,就可以得知,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不说全部,但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境都要优于绝大多数人。
即便在国家队里,也很少有学生出自真正的普通家庭。
只要打听一遍就能知道,他们的父母要么位属资本行列、要么是体制内人才、要么至少有一人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一员。
即便以上条件都不符合,学生认识的人里面,也一定有此类人为他引荐,或是曾在学习的道路上为他提供过帮助。
根本原因在于,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教育和资源途径都十分有限,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和认知能力。
很多人虽然知道有此类考试可以加分,但却始终没有机会得到报名参赛的渠道和资格。
更多的普通人,则是连此类考试的存在都不得而知。
对他们而言,只有高考才是他们认知里所能接触到的最有含金量的考试,就更别提去参加每年的省份选拔竞赛,入选国家队加分拿奖了。
信息茧房不只是横在阶级间的鸿沟,更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家境和出身会刷掉绝大多数人,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除此之外,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拿物理竞赛简单举例。
普通学生接触到这类学科多是在初中二年级,跟着学校开课时统一学习,上课的时候也多是从冰冷冷的文字里获取所需的知识点,好一点的,也会有老师在课上播放相关类型的视频加以辅助讲解。
而对于家境、眼界和父母学识都优渥的小孩来说,物理课是他们很小就会接触到的学科之一。
有些学生在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己动手做实验,去亲身接触理解物理法则。
在小学时就参加各种发明比赛同样是他们成长轨迹中的常态。
普通人刚接触学习的新知识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老生常谈,早就不知道学过多少遍的知识,既然无法处在同一起跑线,后来者居上就成了难如登天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不止适用于物理竞赛,在各个科目之间都有所体现。
其中则以可以实操的理科为主,其他科目则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有些人听车磁带看视频学习英语;有些人则从小接受双语教学,每年国内国外来回飞,能跟真正的外国人用英语进行日常无障碍的交流。
有些人在照片里认识祖国的地形、脉络、气候;有些人则在还上学的年纪,就已经跟着父母跑遍了大江南北,用双脚丈量大好河山的尺度,切身感受不同地域的气候和风土人情。
有些人课堂上都难得一见的视频课件里,播放的是别人日常课程的录播。
有些人坐在教室里听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岁月,有些人则坐在博物馆里,用手摸着课本上出现的无价国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