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众人纷纷拱手行礼,随后按照官职高低依次坐下。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发现都是三司的官吏后,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表情。
“他们被选中编撰《鸿蒙律》!”
这帮人里最激动的莫过于王文端和辛茂将两人,他们在陛下登基的封赏中,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好处。
现在韩王给他们立功的机会,恐怕《鸿蒙律》修好以后,他们也有机会封爵!
又过了盏茶功夫。
刘洎、赵弘智、许敬宗、令狐德棻、来济和阎立本六人,也联袂走了过来。
“参见韩王。”
他们几人的脸色,既带着几分疑惑,同样又带着几分期待。
杜荷指着左侧软垫说道:“坐下吧。”
等他们坐下来后。
杜荷开门见山说道:“本王请你们过来,是想让你们负责编撰《鸿蒙律》,以及修《贞观史》。”
此话一出,众人的脸上也露出喜色。
果然是重修律法和编史!
激动片刻,他们纷纷站起来行礼道。
“多谢韩王提携!”
杜荷朝他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下来。
他之所以找这帮官吏来重修律法和编史,除了看中他们的才能外,他们的品行也过关。
杜荷轻声说道:“编撰《鸿蒙律》由崔神基为主负责人,孙伏伽和刘德威为副手,其余几人为组员。”
“贞观律的核心是宽简和慎刑,具体的量刑十分模糊,地方官吏判罚,大多是掺杂自己的标准。”
“鸿蒙律不仅要明确具体的判罚标准,还要在各州郡统一适用!”
当前的贞观律制定较为粗糙,没有把很多细则问题写出来,很容易造成判罚标准不一的情况。
崔神基、孙伏伽和刘德威等人,纷纷站起来应道。
“下官遵命!”
众人看着年轻的崔神基,心里充满了羡慕。
跟对人就是能获得巨大好处,年纪尚轻的崔神基,竟然已经爬到刑部尚书的高位。
毫不夸张地说,崔神基就是韩王一手提拔上来。
“坐下吧。”
杜荷朝他们摆了摆手,接着转头说道:“修《贞观史》由刘洎为主负责人,令狐德棻为副手,其余人为组员。”
“修史必须遵循直书实录、善恶并书和以史为鉴,万不能恶意歪曲事实。”
“一旦查出,严惩不贷!”
每个人都有私心,这帮修史的人,肯定会把跟他们利益相关者进行美化。
而会把对手或有过节之人,进行贬低和丑化。
只要他们不特意歪曲事实,亦或者有意夸大,他们修的国史也能通过。
刘洎、许敬宗和令狐德棻六人,脸色凝重站起来应道。
“下官遵命!”
“还请韩王放心,我等一定会不褒不贬,依照事实修史!”
他们说完后,纷纷把目光放到许敬宗的身上,脸上露出一抹鄙夷之色。
把修史的名声搞臭,就是许敬宗这个佞臣。
而许敬宗的脸皮很厚,他对众人厌恶的目光视而不见,灼热是双眼一直放在杜荷的身上。
等他们都坐下后。
杜荷轻声说道:“修律和修史都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你们必须在两年内完成。”
“需要什么人配合,你们也可跟本王提。”
修律和修史都是大工程,单靠他们这点人肯定没办法完成。
他们这些人只是主要负责人,下面还有一大群文书协助,甚至地方州郡的官吏也要配合。
众人纷纷拱手应道。
“遵命。”
紧接着杜荷又跟他们叮嘱了一番,直到他们都没有疑问后,这才挥手让他们离开。
临近晌午。
裴行俭拿着一份奖赏名单走进来:“韩王,下官已经把奖赏明细拟定出来,还请您过目。”
杜荷惊讶道:“这么快?”
他还以为裴行俭得思考一两天时间,才能把奖赏名单提供给他。
接过奖赏名单看了一遍,杜荷发现裴行俭的分配很合理,贡献大的人拿七成奖赏,协助者拿三成奖赏。
“不错!”
“守约,就按你拟定的奖赏来!”
不愧是他看中的能吏,做事不仅雷厉风行,而且还能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
裴行俭拱手道:“诺。”
杜荷微笑着询问道:“守约,今日吏部和枢密院,可有紧急之事需要你去处理?”
“回韩王,当前没有太急的事。”
“既然如此,那就坐下来聊聊吧,正好本王有个新的想法,需要你去完成。”
“好。”
裴行俭拱手行礼后,随即走到左侧的软垫上坐下。
吏部其实有些要事需要他批阅,可韩王这边的事情更重要,他只能说了个善意的谎言。
沉默数息。
杜荷轻声说道:“守约,太上皇前些天跟太子说,他老人家想巡视天下。”
“可太上皇的身子不允许,没办法忍受长期的舟车劳顿之苦,只能选择在雍州周边巡游。”
“归根结底,还是出行的工具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