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每一款枪支的缺点和操作方法,尤其是步枪,都是非常的清楚,包括五六式也好,AK47也好,还是波波沙也好,以及后续国产的81式也好,可以说陈振华都亲手批量制造过。
中正式步骑枪为毛瑟1924式步枪的中国版本,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最早在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组织生产,以取代国军所装备的汉阳造步枪,因委员长多次指导和改进而得名。
其实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同时准确来说还算是一只比较优秀的步枪。
由于该枪使用的7.92毫米尖头弹,初速高,弹道特性好,因此有效射程达到了1000米左右,由于尖头弹初速高,杀伤威力巨大,所以打到人体重要部位上非死即重伤。
相比之下,小鬼子的三八大盖步枪,在常见的200-600米距离上,杀伤威力逊于中正式步枪甚多。
虽然是模仿的毛瑟步枪,无论是精准度也好,还是枪体设计也好,尤其是子弹所造成的杀伤威力,与三八大盖相比起来,相差不大,甚至还略有优势,
当然,中正式步枪的射程与三八大盖步枪相差不多,或者说略次于三八大盖,但是子弹的杀上威力却比三八大盖步枪要强许多。
只要被中正式步枪的子弹咬上,那绝对是会掉下一块肉了,而不像三八大盖,只是穿透,留下一个孔。
不过中正式步枪,也不是说没有缺点,缺点便是枪身比较短,国军士兵在使用中,与手持三八大盖的鬼子鬼子进行刺刀比拼时,往往容易被枪身更长的三八大盖刺杀。
回到战场上,虽然那名鬼子分队长倒下了,但是陈振华依然没有站起来,还是趴在战壕里继续了望着前方。
毕竟按照上官连长的指示,陈振华最好不要参与冲锋,毕竟上官连长担心,万一陈振华有所损失,那么全连的弹药补给,就会损耗大量的战斗力去搬运了。
再加上陈振华完全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所以这也是上官连长,不愿意让陈振华直接冲锋在前的根本性原因。
不过,此时的陈振华也乐得这样,继续趴在弹坑里,来观察对方的火力,偷偷打冷枪也是很好的。
随着哒哒哒哒声响,陈振华看到小鬼子的战壕当中,出现了一个连续的子弹火花,不用想,陈振华也知道。
那肯定是小鬼子的92式重机枪开始叫唤了,在发出了吱吱吱的声音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连官兵,乃至整个一营官兵的进攻节奏。
于是,陈振华集中精力,查看那小鬼子的机枪手所在处,但是漆黑的夜晚,也很难看清,本着打中最好,打不中也无所谓的态度。
所以,陈振华,再次瞄准了那机枪右上方的一个荧光点,再次一枪射出,随后那挺持续冒着火花的九二式重机枪,就迅速熄灭了火。
此时,陈振华才确信自己的射击技能大幅度提升了,当然很快,陈振华就感受到砰的一声,只见一个掷弹筒炮弹,落在了一连兄弟们匍匐前进的路上。
从那枚掷弹筒炮弹弹起时,陈振华就看到了突然的一线火星,借助那瞬间消失的闪光,陈振华看到了鬼子的掷弹筒炮手的帽顶。
于是,陈振华再次迅速拉栓,退出弹壳,然后再次推上,再次又是一枪,不过这次似乎没有打中。
随后那掷弹筒仍然在持续不断的发射,炮弹持续给一连前进的官兵,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陈振华知道,此时不能再继续让那个掷弹筒发挥了,但是在这个弹坑里不动,还是打不到那个掷弹筒炮手。
于是陈振华瞬间爬出了弹坑,迅速往前匍匐前进,就在刚才其中一个位置,30米外的一个土坡,也就是刚才那枚掷弹筒炮弹爆炸的位置,更高一点的位置上面,似乎是最佳的射击角度。
毕竟这也是陈振华前世,作为军工专家所熟悉知道的战场信息,也就是在狙击完对方的重机枪或者对方的掷弹筒炮手之后,要迅速的转移阵地,谨防对方重机枪的攻击和掷弹筒的攻击。
就在陈振华转移到30米外的土坡下之后,刚好将身体趴在那弹坑里,虽然身后并没有重机枪的子弹和掷弹筒炮弹,袭击刚才陈振华所在的地方。
可能这个时候进攻比较激烈吧,加上陈振华射击的频率并不高,所以,小鬼子的机枪手也好,还是炮手也好,似乎都没有关注到陈振华作为神射手的存在。
依然在发射停止了10秒钟之后,似乎换了一个机枪手之后,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再次哒哒哒哒响了起来。
而陈振华现在所在的位置,比刚才所在的弹坑高度要更高一些,这个角度来去瞄准鬼子的机枪手也好,还是掷弹筒炮手也好,都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视线,射击队角度也更加的开阔。
所以陈振华根本没有任何犹豫,再次拉栓退弹壳,然后上膛,扣动扳机,再次一发子弹瞄准了那掷弹筒炮手所在的位置,一枪射出,然后就发现正在射出的那枚掷弹筒炮弹打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