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穿越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17章 操作掷弹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官连长拍了拍陈振华的肩膀,

“小陈辛苦你了,幸好早上按照你所说的,大家都挖掘了避弹坑,如果不是避弹坑的话,刚才小鬼子的迫击炮和小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不知道会让我们伤亡多少。”

“鬼子们不仅枪打的好,炮击轰炸的也非常精准,整个战壕,你看现在都已经被炸坏的七七八八了.”

“但是好在大家受伤的并不是很多,只有3个人在炮击当中受到了轻伤,更多的兄弟们,只不过是受到了炮击的影响。”

“当然,我已经再次命令他们,继续挖好战壕,避免下一次炮击,当然我们也紧紧关注着前方敌人的动向,避免日军步兵突然发动袭击。”

“由于敌人的炮击,所以运输战壕的挖掘就没能够全速进行,稍后我会再安排人员继续挖掘。”

上官连长,此时就像邀功一样,向陈振华一连串说了很多话。确实如果没有陈振华之前的提醒挖掘避弹坑的话。

那么可想而知,一连的官兵在这场炮击当中,就不是只有三人受伤了,而是会有更多的兄弟在这次炮击中阵亡。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国军的炮火太少了,能够达到小鬼子炮兵阵地的大炮更是缺乏。

所以国军前线阵地的兄弟们,在面临小鬼子的炮火攻击中,消耗了大半,当鬼子感觉炮击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然后才会出动步兵,对国军阵地进行冲锋。

“谢谢上官连长,现在,小四川已经把米饭团都带上来了,这样待会儿,我帮助小四川把剩余的一筐米饭团运输过来,然后我再回去搬运弹药。”

“好的,好的,那就辛苦你们了,现在鬼子的81毫米迫击炮非常凶悍,包括九二式步兵炮也非常强悍,我们够不着也打不着,以为我们这边也没有大口径炮火,所以说只能躲避,等鬼子步兵冲锋上来之后,我们再进行还击。”

就在陈振华向上官连长汇报弹药的时候,再次传来砰砰砰的迫击炮声音,陈振华听的出来,这处鬼子的炮兵阵地并不是很远,应该在八字桥下的河对岸。

想了一下,陈振华问道,

“上官连长,咱们的掷弹筒呢,咱们的八九式掷弹筒在哪里?为什么不向对方发射掷弹筒炮弹啊?”

“哎,别提了,我以为李大壮会操作八九式掷弹筒,原来他不会,刚开始发射了一颗,差一点落入到我们自己的战壕当中,所以我就没敢让他再继续操作了。”

“啊,有这回事,上官连长,我在童子军培训的时候,曾经有一位教官,教导过我们如何操作八九式掷弹筒,不如让我试试如何?”

“小陈,你竟然还会操作八九式掷弹筒。”

“是的,长官,虽然说我并没有亲自操作过,但是对于流程我还是非常熟悉的,这样我和李大炮沟通一下,也了解一下,然后再看看是否可以操作这八九式掷弹筒,不能光让小鬼子打我们,我们也要主动还击才行。”

“好的,李大壮就在前面,你先去跟他沟通一下吧,我先把这些弹药分配下去。”

“好的,长官。”

于是,陈振华很快就找到李大壮,此时李大壮也正在盯着那个八九式掷弹筒在思考,陈振华知道八九式掷弹筒,要比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攻击距离要超过一倍不止。

所以借助八九式掷弹筒,还是能够打到鬼子的战壕当中,甚至针对于鬼子的迫击炮阵地,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于是陈振华和李大壮做了深入沟通,同时仔细询问了李大壮八九十掷弹筒的操作方法。

通过与李大壮的沟通,陈振华发现,李大壮只会迫击炮的操作,并不会掷弹筒的操作,只所以别人喊他李大炮,实际上是迫击炮,而非掷弹筒。

所以在刚才操作掷弹筒的时候,就差一点出事情,还好掷弹筒的炮弹落得了战壕外边,幸亏没有落到战壕里,否则就要损失好几位兄弟了。

通过这些沟通,陈振华也知道了李大壮操作掷弹筒的错误在哪里,于是陈振华将八九式掷弹筒拿在手中,不停的上下翻看,同时检查八九式掷弹筒的所有零部件,查看是否有所损伤等等。

最终借助陈振华前世对于掷弹筒的熟悉程度和经验,陈振华确定这门八九式掷弹筒完全没问题,只要操作得当,绝对可以在700米以内的距离内,不说指哪打哪,但是也差不多了。

毕竟前世陈振华作为特别的军工专家,对于掷弹筒,也进行过上百次的制造和改进,尤其是在半岛战场上,包括在南方丛林战场上,陈振华都曾实验过,用掷弹筒更加的便携,更加的方便。

要说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威力小,毕竟口径放在那里,所以八九式掷弹筒到了陈振华手里,可以说就如同陈振华使用三八大盖步枪和中正制步枪一样。

于是,陈振华看了看剩余的24发掷弹筒手榴弹,然后拿着掷弹筒和炮弹找到了上官连长,

“上官连长,对于这门掷弹筒,我感觉没有任何的损毁,同时借助这些掷弹筒手榴弹,我觉得可以对小鬼子前面的阵地来一波炮击,或者说,刚才的小鬼子迫击炮阵地和机枪手阵地,我觉得用这具掷弹筒也能打击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