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终于完全降临,冀中大地被黑暗笼罩。各部队按照计划迅速行动起来,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打响。
陈振华静静地坐在指挥所内,等待着前方传来的消息,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为了保卫祖国,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
当夜幕如同一块巨大而厚重的黑色绸缎,悄然无息地缓缓铺展在冀中广袤的大地上,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
李有才、李战龙与周卫国,三位肩负重任的指挥官,神情坚毅,目光如炬,率领着战车团、特战团和炮兵团的将士们,犹如一群训练有素的暗夜幽灵,开始了一场关乎成败的秘密行动——朝着宁晋县城的城墙下悄然进发。
白日里在空中肆意盘旋、耀武扬威的日军飞机,随着夜幕的降临,早已如同归巢的鸟儿般不见踪迹。
毕竟,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日军飞机既无法凭借视觉精准定位地面目标,更难以实施具有威胁性的轰炸。
日军飞机刚一撤离,陈振华当机立断,以简洁而有力的指令,迅速打破了战前的寂静:“全体注意,战车团、特战团和炮兵团,按计划向宁晋县城墙快速推进!”
刹那间,原本隐蔽待命的队伍,如同一股股涌动的黑色洪流,迅速而有序地朝着宁晋县城墙的方向前进。
特战团的战士们犹如鬼魅般穿梭在夜色之中。他们身着特制的深色军装,与黑夜融为一体,脸上涂抹着伪装油彩,进一步模糊了身形。每个人都脚步轻盈,几乎不发出一丝声响,如同猎豹在潜行。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战车团一营的步兵战士们。他们手持轻便而致命的武器,眼神专注地扫视着前方的动静。
班长李明,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格外敏感。他微微抬手,示意队伍停下,然后小心翼翼地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地面上的痕迹。
片刻后,他轻声说道:“大家注意,前方可能有日军的简易陷阱,放慢脚步,保持警惕。”战士们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冷静,他们熟练地分散开来,利用周围的地形和植被作为掩护,谨慎地向前探索。
特战团四个营则负责四面城墙的攻打。他们在行进过程中,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耳朵捕捉着每一丝异常的声音。
副营长王强低声对身旁的战士们叮嘱道:“大家打起精神,防止日军的巡逻队从侧翼突袭。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前进,更是要确保整个部队的安全。”战士们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
在队伍的中间,特战团的通讯兵们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状态。他们身上背着沉重的通讯设备,随时准备接收和传达指挥官的指令。
通讯班长赵刚说道:“一定要保证通讯畅通,任何信息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作战计划。”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通讯设备,确保信号稳定,为部队之间的沟通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
随着特战团和战车团逐渐接近宁晋县城墙,距离缩短至 500 米。战士们在一处隐蔽的土坡后停下,迅速按照预定的布局散开。
战车团的步兵战士们在土坡的左侧,利用地形优势,挖掘简易的掩体,准备作为突击的前沿阵地。
他们用手中的工具,快速而无声地挖掘着泥土,将挖出的土巧妙地堆放在掩体前方,既能提供一定的防护,又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
侦查团的同志们,则在四周的树林中隐蔽,他们借助树木的掩护,布置了多个观察哨,密切监视着城墙上日军的一举一动。同时,战士们还在树林中设置了一些简易的陷阱和障碍物,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
与特战团的轻盈潜行不同,战车团的推进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辆辆战车如同钢铁巨兽,在夜色中缓缓移动。
战车的履带碾压着地面,发出低沉而沉稳的声音,但战士们巧妙地利用周围环境的声响,如风声、虫鸣声等,掩盖了战车前进的动静。
战车团团长周卫国,副团长黄虎先,政委尹先兵站在四座城门外的指挥战车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情况。
周卫国对着通讯设备说道:“各车注意,保持间距,降低噪音,按照预定路线前进。”
战车团的驾驶员们全神贯注地操控着车辆,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他们熟练地调整着战车的速度和方向,避免碰撞到周围的障碍物。
当战车团接近宁晋县城墙 300 米处时,张勇下达了新的指令:“各车听令,就地隐蔽,准备战斗。”
战车迅速分散开来,利用周围的地形进行隐蔽。有的战车隐藏在土丘后面,只露出黑洞洞的炮口;有的则开进路边的壕沟,车身与地面几乎平齐。
战车团的战士们迅速跳下战车,在战车周围设置防御工事。他们搬运着沙袋,堆砌在战车周围,形成一道道简易的防线,以抵御可能来自城墙上的攻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