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穿越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980章 活捉周秉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别碰她!”王铁蛋吼着,一枪托砸向扑过来的晋绥军卫兵。那晋绥军卫兵捂着脑袋倒在地上,他赶紧解开姑娘身上的绳子,“快躲起来!”

姑娘吓得直抖,却指着东厢房说:“他……他在里面……还搂着个女人……”

王铁蛋踹开东厢房的门,里面果然一片狼藉。周秉昆正把一个穿旗袍的女人往床底下塞,看见王铁蛋举着刺刀进来,脸瞬间白了:“我投降!我是晋绥军十九军68师师长,我要见你们长官!”

“晚了!”王铁蛋的刺刀抵在他喉咙上,“李指导员临死前说,要让你跪着给百姓认罪!”

此时,东城街巷里的厮杀还在继续,独立七团二营的战士们逐屋搜查,踹开每一扇门都喊“缴枪不杀”。

有个晋绥军的排长躲在水缸里,被战士们捞出来时,浑身湿透,手里还攥着抢来的银镯子。

“去年抢李家庄时,你最凶!”一个小同志认出他,一脚把他踹翻在地,“还记得李家庄的老百姓跪在地上求你,你咋说的?”

那个晋绥军排长脸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战士们把那些俘虏集中到街口,用绳子串成一串,像拖牲口似的往广场赶。

凌晨四点,天边泛起鱼肚白。陈振华走进吕家大院时,王铁蛋正把周秉昆从吕家大院的屋子里拖了出来。

这位晋绥军师长头发凌乱,军靴跑丢了一只,脚底板被碎玻璃划得全是血,看见陈振华就瘫在地上:“我投降……我有电台……我能联系68师的残部……”

陈振华没看他,只是走到院里的老槐树下。那里挂着块木牌,是李家庄的李老师当年教孩子们认字用的,牌上的“爱国”两个字被子弹打穿了个洞,边缘焦黑,像只睁着的眼睛。

他伸手摸了摸那洞,指尖能摸到木头的纹路,粗糙得像李老师满是老茧的手掌。

“把俘虏都带广场去。”他对警卫员说,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让百姓认认,哪些是抢过他们粮食的,哪些是烧过他们房子的。”

广场上很快挤满了人,百姓们起初还怯生生的,直到看见周秉昆被押过来,有人突然喊:

“就是他!去年抢了我家的牛!”接着,越来越多的人涌上来,指着俘虏堆里的人哭诉,声音里的委屈混着愤怒,像决堤的洪水。

王铁蛋把从周秉昆身上搜出的玉佩举起来,高声说:“这是李老师的!今天,物归原主了!”他把玉佩交给李老师的儿子,那孩子才十岁,捧着玉佩哭得撕心裂肺。

太阳升起来时,谯楼上插上了八路军的红旗。一个哨兵站在楼顶,把红旗系得牢牢的,风一吹,旗角扫过他脸上的伤疤——那是去年跟晋绥军拼刺刀时留下的。

部分特战团的战士们坐在城根下,啃着百姓送来的窝头。王铁蛋给小李看他胳膊上的伤:“这是撬暗门时被钉子刮的,值了!”

小李举着从晋绥军那缴获的钢笔,正给家里写信:“娘,交城县拿下来了,李家庄李老师的仇报了……”

郑东方带着炮手们在收拾炮膛,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口还冒着青烟,他用布擦着炮身,忽然笑了:“你说这炮邪门不?打出去的炮弹,愣是没碰着一间百姓的房子。”

天光大亮时,交城县城的硝烟渐渐散了。阳光穿过弹孔密布的城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块被打碎的玻璃。

特战团和独立七团的战士们正在打扫战场,他们有点蹲在街角看守,远处传来俘虏们的咳嗽声——四千多人挤在广场上,像群被抽走骨头的狗,没人敢抬头。

“老王,你看这炮!”小李拽着王铁蛋往晋绥军的炮营跑,眼睛亮得像星星。炮营的院子里,十八门九二式步兵炮并排架着,炮身还沾着硝烟,旁边堆着成箱的炮弹,木箱上印着“昭和十七年”的字样。

十八门四一式山炮的炮轮闪着黑漆,炮口的铜箍擦得能照见人影;最让人眼热的是那四门反坦克炮,炮管粗得能塞进拳头,炮架上还缠着日军的军旗碎片。

“乖乖,这够咱独立七团装备一个炮团了!”尤太中不知何时也挤了过来,手摸着炮身,指腹划过上面的刻字,“小鬼子为了笼络晋绥军,还真是下啦本钱,光这些炮,够装备一个联队的了。”

陈振华站在炮营门口,看着战士们兴奋地清点武器,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通信员递来的清单上,除了火炮,还有一万一千多支步枪——一半是日军的三八式,一半是中正式步枪,枪栓还带着机油的香味;五百多挺机枪,歪把子和捷克式堆成小山;二十辆卡车停在车库里,油箱是满的,显然是刚从鬼子那搞来的。

“把卡车分给运输团,”陈振华对尤太中说,“让他们下午就把这些弹药运到晋中县城,那边正缺着呢。”

他顿了顿,指着那十八门九二式步兵炮,“这些火炮劝给你们七团,尤团长,你派个懂炮的人员过来,下午就让炮营的人员帮助你们开始整训,三天后得能给我全部熟练操作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