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浩桐的眼睛亮了起来,手指重重敲在“太原”两个字上:“陈旅长,这可是咱们盼了多少年的事!别说参与,就是让我们打先锋都行!”
李副师长也激动地说:“只要能打回太原,弟兄们就是拼了命也愿意!”
城楼下传来集合的号声,是筛选出来的士兵们在列队,准备开始第一次以“新九团、新十团”名义进行的操练。口号声穿过城墙,在太原城外的山谷间回荡,带着一种全新的、沉甸甸的希望。
陈振华望着天边的晚霞,觉得这一天过得真快,却又好像干成了很多事。他知道,改编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但只要像今天这样,把心拢到一起,把枪对准一处,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晚风里,城楼上的红旗还在猎猎作响,像在应和着远处操练的口号,也像在预示着一个不再迷茫的明天。
娄烦县城的烛火在窗纸上跳动,将三个身影拉得很长。陈振华手指在太原城防图上重重一点,温浩桐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
“33军的赵师长跟我是军校同学,当年在忻口会战一起守过阵地,他最恨鬼子的‘以华制华’把戏。现在被逼着跟小鬼子同驻太原城,心里早就憋着气了!”
李副师长凑近地图,指尖划过太原城西的弹药库:“听说33军的炮兵团还藏着八门山炮,都是当年从小鬼子手里缴的,要是能策反他们,咱们攻城时就能少牺牲一半弟兄。”
陈振华抬头时,油灯的光恰好落在他眼里:“你们确定能联系上赵师长?太原城里的鬼子特务跟苍蝇似的,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温浩桐从怀里掏出块磨得发亮的怀表,打开时里面嵌着张泛黄的合影:“这是我跟赵师长在军校的合照,背面有他的私人口信暗号。让我侄子去,他在太原做布匹生意,跟33军的军需官熟,不容易引起怀疑。”
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三人对视一眼,再没多说。窗外的哨兵换岗时脚步声很轻,却像在为这场决定太原命运的密谋计时。
次日天未亮,娄烦县城的西城门悄然打开。陈振华穿着件普通士兵的灰布军装,带着警卫营,容光焕发的走出娄烦县城。
温浩桐站在城门口,看着队伍消失在晨雾里,手里还攥着那封写给赵师长的亲笔信,信纸边角已被汗水浸得发皱。
“师座,都安排好了。”李副师长和温浩桐回到会议室,“城里的客栈、茶馆都派人盯死了,凡是往外跑的可疑人员,一律以‘通敌’论处。赵师长的回信最快今晚就能到。”
温浩桐接过茶杯,水汽模糊了眼镜片:“告诉弟兄们,把枪擦亮点。等陈旅长那边枪响,咱们就把面前的小鬼子据点端了,给抗战大业立功。”
两天后的晋中到太原城外的地方晨雾还没散尽。陈振华与在晋中驻扎的独立四团汇合,刚到独立四团修建好的临时指挥部时,侦察团团长徐虎就喘着粗气跑来:
“旅长,战车团的36辆坦克已经到了太原城北郊,特战团和侦查团也摸进了城外围的玉米地,独立四团和所有炮团的将士们。都已经等待很久了,就等您下令了!”
“告诉所有人,先来临时指挥部开会,都不要着急,总部还没有到呢,太原的战斗,一切行动听总部指挥,很快副总指挥他们就会到这里来,我们先把太原城的作战沙盘做好。”
陈振华和863团的各个团长,此时登上指挥部附近的山岗,从望远镜里能看到太原城头的太阳旗在风里摇晃。太原城门口的小鬼子岗哨正盘查进城的百姓,刺刀在晨光里闪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