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笙眉毛一挑。
谁呀?
还没过年,来拜年似乎也太早了点儿。
云笙穿上鞋,披上奶奶做的花棉袄才出了屋子。
刚出屋,就看到那辆熟悉的吉普车停在家门口。
刘兵从驾驶室走了出来。
云笙脸上一喜,快步往外走去。
刘兵哥不是应该在上京吗,还有两天就过年了,他怎么回来了?
“哥,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应该在上京吗?”
“上午刚到的。”
云母在屋里炸丸子,老太太听见声音也跟着从屋子里出来。
看见来人是刘兵,也擦着手出去接人。
要说从前刘兵来了,她可能不那么重视,毕竟就是笙笙的一个朋友,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刘兵可是她们家笙笙的亲哥哥,那就也是她们的亲人。
看见他来了,老太太很热情。
等看清从车里下来的人后,老太太有些愣怔。
在她有限的阅历里,刘家的老爷子和儿子那是大官,比县长还大的官,那要在过去,他们就是带兵打仗的大将军,除了皇上他最大。
冷不丁看见这么个大官,老太太一时间还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不该请安。
云笙先叫了人,才笑着跟双方做介绍。
“奶奶,这是我爷爷。”
“啊?哎,那个……那个……”杨老太原本就有些不知所措,猛一听孙女这样的介绍,让她更是老脸一红,连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刘文龙到底是身经百战,比老太太有见识,看见老太太尴尬,赶忙伸出双手跟杨老太握在了一起,一声老嫂子直接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
“咳咳……老嫂子呀,经常听笙丫头提起您,今天可算是见面了。”
云笙突然也意识到她这么介绍好像确实有点儿怪怪的。
云笙又介绍了马素梅和刘岐山。
人多了更热闹了,杨老太这才放松下来,招呼人进屋。
刘兵和云毅把一后备箱的礼物拿下来。
云母听见动静看着锅里的丸子熟的差不多了,也出来看,看到这阵仗也是又惊又喜。
她连忙用围裙擦擦手,笑着迎上去。
“哎呀,这是贵客临门呐,快屋里坐,屋里暖和。”
大家热热闹闹地进了屋,小小的屋子一下子就显得拥挤起来,但气氛却格外温馨。
云母给大家沏茶,又偷偷嘱咐儿子赶紧去找云大柱回来。
刘老爷子则跟杨老太一口一句老嫂子说着感谢的话。
刘岐山端端正正的坐在炕沿边,看着这一家人质朴又热情的模样,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马素梅好奇地打量着眼前十分简陋的小屋子,眼中隐隐浮现出一层水雾。说它简陋已经是非常含蓄了,马素梅第一眼看到这个低矮的小土房,就想用“家徒四壁”这个词来形容。
这个房子就是最普通的农村小土房,虽然墙上新糊的报纸,但可能房子年头太久了,除了报纸,其余地方都是斑斑驳驳,窗户框外还订着一层塑料布,想看看窗外都看不出去,风大一点儿还能听见呼呼啦啦的刮风声。
至于外屋刚刚她进来的时候云母在炸丸子,她也没敢仔细看,只看见一个大锅台,锅台旁边好像还放着一个大水缸,其余的她就没注意了。
云笙一眼就看出了她心中的想法,忙开口:“爷爷,你们还挺有眼缘,还能看见我们家的古董房,要是明年再来,可就不一定能看见这古色古香的“古董房”了。”
刘老爷子哈哈一笑:“这房子虽然看着简陋些,可充满了烟火气,想当年我们住的还不如这呢,我倒是觉得这房子不错,冬暖夏凉。”
云笙笑着点头:“这房子是挺好,就是炕硬了点儿,不过我爹说了,年后翻盖新房,到时候多盖几间房,夏天你们可以过来避暑。”
“那感情好。”
正说着,云大柱风风火火地赶了回来。看到屋里这么多人,他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热情地招呼着:“哎呀,刘叔,刘大哥大嫂,真不好意思,不知道你们来,不然我一定敲锣打鼓的到村口去迎接你们,有你们这样的大官来,我们家屋里的电灯都亮了好几度。”
云笙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其他人也掩嘴偷笑。
“爹,那叫蓬荜生辉。”云毅好心提醒。
“切,我还不知道,用你说呢!”云大柱瞪了臭儿子一眼。
刘岐山笑着和云大柱握手:“大柱啊,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就别客气了。一直想找机会来看看你们,这不过年了,就带着家人来给你们拜个早年,希望没有打扰到你们。”
云大柱激动得满脸通红:“刘大哥太客气了,您能来我们家,那是我们的荣幸。”
这时,云母的炸丸子正好也出锅了,她擦了手,掀开门帘朝云笙招招手。
云笙会意,哒哒哒的跑出去。
云母把一小盆炸得金黄酥脆的丸子端到她面前,小声说:“笙笙,你说他们……你说你爸妈他们能不能吃的惯咱们这农村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