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禅宗故事 > 第32章 朗月当头时,犹是阶下汉;要月落时相见,才是全体圆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朗月当头时,犹是阶下汉;要月落时相见,才是全体圆明

在古老的翠微山中,有一座被岁月轻抚的禅寺,名为月华禅林,它依山傍水,藏于云雾缭绕之间,仿佛是天地间一方静谧的净土。

寺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法号云寂,他目光深邃,须发皆白,却仍精神矍铄,言谈间透露出无尽的智慧与慈悲。

一日黄昏,月华初上,银辉洒满禅院,云寂禅师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手执一串古朴的念珠,闭目沉思。

这时,一名年轻的弟子,名叫明悟,匆匆而来,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与迷茫。明悟自幼便随云寂禅师修行,虽天资聪颖,但在禅的道路上却始终难以突破那层无形的壁障。

“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恳请师父开示。”

明悟双手合十,躬身行礼。

云寂禅师缓缓睁开眼,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说吧,孩子,有何疑惑?”

“弟子近日修行,觉得自己已能做到念起不随,心中杂念起时,能即时觉察,并不随之流转。请问师父,这是否意味着弟子已至法身正位?”

明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与不安。

云寂禅师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不失威严。

“念起不随,确是修行路上的一个小小成就,能让你在生死轮回中更加自在。但这只是初步的自由,如同夜空中初升的明月,虽明亮却未至圆满。真正的法身正位,还需断尽思惑,方得大自在。”

明悟闻言,眉头微蹙,似懂非懂。“那何为思惑?又如何断之?”

云寂禅师站起身,缓步走向院中那棵古老的银杏树,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

“思惑,便是心中无尽的妄想与执着,它们如藤蔓般缠绕于心,让人难以解脱。要断思惑,需明心见性,悟透无常与空性,方能超越生死,达到真正的自在。”

说罢,云寂禅师转身,目光如炬,直视明悟。

“记住,即便你能做到念起不随,也不过是站在了阶梯之下,真正的光明与智慧,还在更高更远之处。朗月当头时,犹是阶下汉;要月落时相见,才是全体圆明。”

明悟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却又生出更多疑惑。

他决定下山,去寻找那份超越“阶下汉”的领悟。

云寂禅师并未阻拦,只是轻轻点头,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

明悟带着一颗寻求真理的心,踏上了旅途。

他走过了四季更迭,山川湖海,每到一处,便与当地的高僧大德交流心得,却始终未能找到那最终的答案。

岁月流转,转眼已是数年。

一日,明悟行至一片荒凉之地,四周荒无人烟,唯有一轮孤月高悬天际。

他坐在一块大石上,望着那轮清冷而遥远的月亮,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孤独与苍凉。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带动了他身边的草丛,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

突然间,明悟心中一动,仿佛被某种力量触动,他猛地抬头,望向那轮即将西沉的月亮,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明悟。

“原来,月之圆满,不在于其高悬天际,而在于心中无碍,无论月升月落,心皆如明镜般清澈,不为外物所动。”

那一刻,明悟仿佛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是超越了言语的智慧,是对生命本质的领悟。

他明白了,真正的法身正位,不在于外在的成就或境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在,是对一切现象的无分别智。

明悟站起身,对着即将消失的月光深深鞠躬,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喜悦,也是解脱。

他明白,自己终于找到了那条回家的路。

数日后,明悟带着一颗更加宁静而深邃的心回到了月华禅林。

当他再次站在云寂禅师面前,无需多言,云寂禅师便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一切。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师父,弟子明白了,‘朗月当头时,犹是阶下汉;要月落时相见,才是全体圆明’。真正的光明,不在外求,而在内心。”明悟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

云寂禅师欣慰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