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高传龙收到了李编辑的微信信息:“高先生!我明天下午到县城做一场演讲,演讲结束后去你那里坐坐,在家吗?”
高传龙连忙回复道:“在!”
李编辑又回复道:“不用准备我的晚饭,我在主办方这里吃过饭才过去。”
高传龙回复道:“收到!”
高传龙把李编辑傍晚要来的消息告诉林婉儿。
林婉儿闻言,高兴地建议道:“老高!虽然李编辑没来吃饭,但我们也要准备一些水果吧!”
“对啊!”高传龙赞同道,“还是婉儿想得周到!”
吃过晚饭后,大概6点左右,李编辑如约而至。
高传龙和林婉儿热情迎接李编辑进屋。
很快,三人在客厅沙发上落坐。
林婉儿指了指茶几上的果盘,微笑道:“李老师,饭后水果。”
李编辑毫不客气地拿起几个洗好的小西红柿送入嘴里。
林婉儿好奇道:“李老师!听老高说,你今天来县城做演讲,什么演讲啊?”
李编辑吃完手中小西红柿,扶了扶金丝眼镜后道:“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银发经济和回忆录》。”
高传龙和林婉儿闻言,都是一脸懵圈。
李编辑继续道:“说白了就是给老人家代写回忆录,给公司拓展业务的。”
林婉儿担忧道:“李老师,你不做编辑呢?改行写回忆录?”
“没有改行!”李编辑澄清道,“林小姐误会了!我是和两个写手一起过来的。”
高传龙插话道:“两个写手呢?”
李编辑回道:“他们还在主办方那边接受业务咨询,等下会打我电话。”
林婉儿建议道:“李老师,等下叫他们也过来……”
她说了一半,停止了。
原来是高传龙朝她轻轻摇了摇头。
高传龙不喜欢陌生人来到A栋305。
李编辑认真道:“那不用了!我知道你们七点就要开始码字,不打扰了!”
高传龙抢先道:“多谢李编辑的理解!”
李编辑朝高传龙点了点头。
林婉儿好奇道:“李老师,写回忆录赚钱吗?”
李编辑回道:“为老年人代写回忆录,平均每本2万到3万元,最高可达5万元!”
“哇!”林婉儿惊叹道,“李老师,我可以写回忆录吗?”
“这……”李编辑看向了高传龙。
高传龙意味深长道:“写一本回忆录大概多少字?需要多长时间?”
李编辑回道:“一般情况下5万到10万字左右,而平均每本回忆录从接洽客户到完成交稿,通常需要2到3个月时间。其实代写回忆录的门槛并不低。”
高传龙追问道:“此话怎讲?”
李编辑侃侃而谈:“接下来我就说说我带来的两个写手——白松和柚子的情况。
他们俩都是文字创作的老手了。
他们是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起自己的写作事业。
随着名声在外,客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这都要归功于线下的好口碑和线上自媒体账号的运营。
虽然写回忆录不是每个人的必需品,但那些真的想写的人,往往成交率特别高。
柚子说:‘代写自传这行,需求其实一直都在。很多老人心里都藏着写自传的小梦想,还有的子女想送父母一本自传当礼物。而且啊,我发现客户们对文笔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大家心里对‘回忆录’的期待其实很简单:采访者说说心里话,写手帮忙记下来,文字嘛,家常话就挺好,不用太文学范儿。
可能因为这样,看起来门槛不高,谁都能试试。
所以网上经常有‘靠写回忆录发家致富’的帖子满天飞。
虽然这些回忆录不是正式出版的书,但交给客户时都是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小册子,或者是可以直接打印的电子书。
对于写手来说,从接单、采访、写作到排版设计,都得一个人搞定,这活儿可不轻松。
柚子刚开始干这行时也挺迷茫的,想报班都没地方报,只能自学成才。
她看了好多大学中文系的写作资料,还研究了好多名人的自传,比如松下幸之助的,连电视剧《阿信》都看了,就为了学学里面的故事是怎么讲的。
白松呢,他写回忆录可不仅仅是完成任务那么简单。
他把每次采访和写作都当成是收集素材的好机会,特别重视和采访对象的深入交流。
他做的每一本回忆录都是为客户量身打造的。
因为有编辑的工作经验,合同啊、项目进度啊这些事儿他都不愁。
难的是怎么让客户,也就是他说的‘委托人’,信任他,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听。
白松写一本5万字左右的回忆录,大概要花三个月,最长不会超过半年,而且她手里总是有好几个项目一起进行。
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特别是老年客户的,他更喜欢第一次见面就聊,面对面的交流让客户更放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