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远山离开后,莫渊来到了安山。
安山横卧于南疆,山势恢宏,峰峦起伏如卧龙盘绕。
山中草木葱茏,溪流潺潺。每逢云雾缭绕之际,整座山峰便隐没于云海之中,宛如仙山琼阁。
这里的灵气也纯净得出奇,经过千百年的沉淀。
传说中,安期生真人曾在此地隐居修行。他精通丹道,擅长炼制不死药,最终得道成仙。
但莫渊想要抓紧时间修炼,所以没有再去寻访古迹。
他找到了一处倒塌的古道观,藏于其中开始他九天生基大法的修炼。
过去了几日,他修行已成,便起身前往下一个地点。
之后莫渊马不停蹄,踏遍了群山。
七十二福地中,每一处福地都有它们独特的风景。
第二十一福地马岭山上,青石如林,有着关于上古神仙苏耽的传说;第二十二福地鹅羊山畔则湘江奔流,暗合“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这风水格局的玄妙;第二十三福地洞真墟,有着丹鼎遗迹,是炼丹士的心中圣地。
在马岭山修行的时候,山顶石壁上的“寿山”二字引发了莫渊的感悟。
那些由历代帝王手书的“福”字,每一笔每一划都十分精妙。
莫渊在石壁前打坐,参悟字中真意,同时进行修炼。
而到了鹅羊山,他则把修炼的地点选在了两龙交汇处,因为风水宝地,他在这里修行事半功倍,短短数日就已经布下生基大阵。
洞真墟,莫渊寻了一个岩洞打坐。
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千年前的丹药清香,刺激着他体内的经脉,加速功法的运转。
不知不觉间,莫渊的修为突飞猛进。
在这些修炼的日子里,一切都风平浪静,但过于静谧的环境,却令莫渊心中的不安越发加剧。
“黑莲教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更不用说还有阴灵门和神火教,三大魔教哪一个都不好对付。”
他抚摸着腰间的飞剑,凝神思索。
一连穿行数个福地都风平浪静,这种平静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样,充满了虚假的味道。
敌人或许就藏在暗处,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我不能放松警惕。”
怀着这样谨慎的念头,莫渊前往了南岳衡山的青玉坛。
此地处于祝融峰西侧,远远望去,峰顶怪石嶙峋。巨石林立间,一座玉色的石台犹如悬空而建,正是青玉坛。
石坛位于主峰之下,历代修士称其为会仙桥。相传是青乌公仙人开辟,用作群仙聚会之所。
莫渊站在石坛之上,环顾四周。风起云涌间,万山千壑尽收眼底。
在他脚下,一座石桥横跨深渊。桥面窄如一尺,长约丈余,两侧皆是万丈悬崖。
莫渊的目光落在上面,心中赞叹:“好一处试心桥。普通人站在此处,恐怕连腿都要发抖。难怪古人说‘人多不敢过’。”
但这些对于修真者来说,并不算什么。
莫渊直接踩着飞剑,从天空横穿而过,降落到试心桥对面。
青玉坛的地势,令他想起天姥岭地下的秘境。那里也是这般悬崖绝壁之势,最后却藏着黑莲教的魔阵。
“这里地势奇特,灵气充沛,确实是个修行的好去处。但也正因为如此,更要提高警惕。”
他一边思索,一边审视周围的地形,然后找到一处适合修炼的石坛,盘腿坐下。
他开始修炼。
石坛外侧山风呼啸,云雾缭绕。
莫渊的神识沿着灵脉探查整个青玉坛,瞧见远处金龟石与祝融峰遥相对峙,构成了一幅壮丽山水画卷。
石坛下方有一条古道通向山下。
那是唐末宋初修建的北山朝圣古道,后来曾国藩又重修一番,铺上了青石板。
莫渊只是略微欣赏一会,就收回了探查的神识。
他更关注方圆数里的动静。每一块石头的位置,每一缕气息的流动,都被他牢牢记在心中。
若有异常,他定能第一时间察觉。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莫渊成功布下生基大阵,修炼出三个分身。当他收工起身,准备离开青玉坛时,忽闻一声牛铎,清脆悠扬。
远处云海翻涌,一头青牛踏空而来。牛背上端坐一位道人,鹤发童颜,道袍飘飘。
莫渊神识一扫,却无法探查对方修为。心中一惊,知晓来者不凡。
“贫道看你修炼,已在此等候三日。”那道人来到近前,笑着说道,“三日内就能将九天生基大法修炼到如此境界,当真是后生可畏。”
莫渊惊讶:“前辈是如何得知晚辈修炼之神通的?”
“这有何难。”对方说,“你就是近日来巡游各福地的莫渊吧。事情我早已知道,而这世上需要借助各个洞天福地修炼的绝上神通,唯有昆仑派的九天生基大法。”
“原来如此。”莫渊明白过来,但还是不清楚对方的来意。
那道人也言简意赅,直接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青乌公。此次前来,是想请道友去洞府一叙。”
青乌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