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到底对琪瑛做了什么?!”
张鲁愤怒地走近马仪,刚想扯起他的领口质问,忽听门外有人来报:
“师君,杨柏将军率领守卫阳平关的大军回来了。
他声称曹操欺人太甚,刚来到阳平关,就对汉中军颐指气使,还要拿他们当炮灰。
为了保存汉中军的实力,杨柏将军无奈之下,只能撤回来了。”
张鲁闻言,大怒道:
“曹贼果然可恶!
要不是杨柏长了个心眼儿,保全了他手中九万大军,我汉中就完了!”
说罢,张鲁就要起身,亲自到城门处迎接杨柏这位“大功臣”。
“且慢!”
马仪皱着眉头,突然叫住了张鲁。
张鲁一愣,不解地转过头来,似乎是在等马仪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伯父,太快了。”
马仪这句话,直接把张鲁整懵了。
“太快了?
什么太快了?”
“杨柏的动作太快了!”
马仪沉声说道:
“来的路上我听说过,曹军是五日之前进驻的阳平关。
而阳平关距离汉中的路程,足足有二百四十里(汉制一里为415米,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按500米计算)。
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杨柏的军队最快也要四天才能回来。
难道仅仅一天时间,杨柏便遭受到曹操的压迫了吗?
伯父以为,曹操会是那般心急之人?”
张鲁闻言,恍然大悟道:
“贤侄,你是说杨柏投敌了?!”
马仪闻言,心中直撇嘴。
好家伙,没事的时候,一口一个“你小子”。
现在情势危急,立马称呼起“贤侄”,变脸够快啊!
你咋不一步到位,称呼我“贤婿”呢?
腹诽过后,马仪点头道:
“种种迹象表明,确实是这样。
不过师君放心,汉中军的战斗力虽然……
但是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对您十分忠心。
我猜杨柏带回来的大军之中,除却少数他的死忠部队以外,很多人都是曹军假扮!
您附耳过来,我有一计,说与您听……”
很久之后,张鲁终于出现在了南郑城墙之上。
杨柏倒也没起疑心,因为这很“张鲁”,干什么都磨磨唧唧的。
“杨将军回来了,一路辛苦!”
杨柏闻言,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道:
“为主公分忧,不敢称苦!”
做戏就要做全套。
现在他这副做派,怎么看都是张鲁的铁血死忠!
张鲁见状,不由得在城墙上冷哼一声。
要知道,以前杨松没有勾连曹操时,杨柏自持世家子弟身份,都没有对他这么恭敬过。
事出反常必有妖,现在看来,马仪真的猜对了!
随后张鲁在城墙上大声喊道:
“好,不愧是我汉中儿郎!
不过城中军营已满,实在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这样吧,你亲自带领三万人马,回南郑述职。
让你的副将,带兵退后五十里扎营,与南郑形成犄角之势!”
杨柏闻言,心中有些不安。
南郑城那么大,什么时候连九万人马都装不下了?
然而一旁伪装成汉中将领的张合却是低声催促道:
“放心,三万人马也足够占据城门了。
到时候大军再杀进去,效果一样!”
杨柏却仍有些不放心地说道:
“张将军你不知道,张鲁对于自己在汉中的威望,十分有自信。
因此汉中所有往来兵马在调动时,他都会让大军进驻城内,并亲自赏赐酒饭,以收军心。
可是现在……”
话音刚落,南郑城城门打开,两列车队走了出来。
一列全都是坛坛罐罐,另一列则是装着大量麻袋。
“将军不要多心,你也知道,为了防备曹贼,我已经在南郑城中安置了不少人马,军营是真的没位置了。
况且当初答应将军的事,我也还记得呢,必不相负!
这些酒水和粮草,就让在城外扎营的兄弟,先痛快享用吧!”
见张鲁已经将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杨柏终于放下戒备,与张合一起点齐三万兵马,向城中走去。
行进的路上,杨柏等人正好与两列车队对向迎上。
不等杨柏查探车队上的酒水与粮食,最前排的两辆马车突然因为驮马受惊,将两车酒水和粮食撒在了地上。
“你们这群废物,真会糟蹋东西!
还不快收拾!”
见张鲁送来的真是军资,杨柏心中最后一丝怀疑,终于也烟消云散。
待进入南城城门后,杨柏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张鲁人呢?
就在这时,张鲁的声音从城墙上响了起来。
“兴汉(杨柏字),来,我和你商量一下城防的事。”
杨柏一听,不由得心下一喜。
只要自己上城墙后,能够出其不意地斩杀张鲁,何愁南郑不降?
就在他大踏步上楼之时,他所带来的三万大军,已然进城了三分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