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会试出题,按照规矩是要交给皇都过目的,也就是说,这道题出在这个关头,十有八九是得到景帝默认,又或者干脆是他指认的题目。

五经题有四道,秦扶清大可不必选择这一道题,避开麻烦,不过他猜测,考场上的其他人应该都是这样想的。

既然如此,那就要好好分析一波了。

刘昂作为今年的主考官,能不知道景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吗?

他有可能出这道题,为了迎合景帝的心思,但前不久大皇子刚被亲爹送进宗人府,三皇子被吓得闭门不出,一个被幽禁,一个被吓傻,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想通过不正方式得位。

每年出题是有备案的,出了这样大的事情,刘昂难道不会换题吗?非要戳景帝的喉咙管吗?

只要刘昂不傻,他断然不会把这道题放出来。

除非他得到某人的示意。

景帝想通过这道题达到什么目的呢?

试想一下,秦扶清坐在景帝的位置,想要大权在握,面对着越来越强劲的儿子们,他心中难免恐慌,尤其是朝中大臣转而支持他的儿子们,而非是他。

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心里能好受吗?

如今他打压大皇子三皇子,马相倒台都还不够,非要把他根系斩断,恰逢三年一次的春闱,选人才的好时机。

景帝想要什么,已经很明了了。

他想要更多像素之问、刘昂这样善于装傻的人才。

皇帝久不立太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大问题,臣子催促皇帝立太子也是应该的,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哪天皇帝突然暴毙,还没立太子,剩下的皇子们十有八九要打起来。

他们打起来了,天下不就乱套了吗?

所以景帝和臣子们的较劲,也不能全怪臣子,实在是景帝有些不像话了。

谁都明白这些道理,奈何景帝就是不想放手。

素之问和刘昂之流就是看透了景帝的本质,才会兢兢业业做自己的事,绝不插手景帝的在立太子方面的决策。

果然,他们都得到了重用。

秦扶清摸着下巴,他要迎合景帝吗?

其他人会迎合景帝吗?

倘若没发生马相静坐一事,估计会有不少士人尝试挑战一下吧。

秦扶清没忍住勾了勾唇。

他昨天想了一天,就在思考自己要不要选择这道题,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就这道题了。

不改了。

“王正月”代表天子权威,“公即位”需合礼法,点出这些,就是承题了。

接下来就是论证,对比不合礼法的即位,比如谋权篡位,弑君杀兄之流,再引用《左传》中“不书即位,摄也”强调重申他的态度……

最后收结。

笔锋提转,秦扶清看着自己写的回答陷入思考之中。

在交卷之前,他还有回头的机会,若是明日交卷之前后悔,也来得及。

答完两道题,已经到中午了,秦扶清收起东西,开始吃饭,吃完干粮又和衣闭目休息片刻。

白日初春的风十分和煦,吹的人身上暖洋洋的,若不是身在考场,秦扶清真香去郊外支个帐篷春游。

不如等考完试就带素琴一起去郊外踏青吧。

休息的差不多了,秦扶清又开始继续作答……

夜幕要比夏季时降临的早很多,考官敲锣,要求停止答卷。

秦扶清揉揉酸涩的眼睛,打了个哈欠,收好考卷。

这些题不算难,答不出来真是枉费他寒窗苦读多年,可不难不代表不费心,每做一道题他都要想很多很多,毕竟要在几千人之中脱颖而出,还是需要一些巧思的。

秦扶清吃完干粮,入夜后有点凉飕飕的,他燃起炭火,号舍里的温度稍微提升了些。

不过这也让秦扶清想起听来的一件事,之前有过考生因炭中毒死在号场,据说他学识渊博,若不是突然身死,十有八九是要中榜的,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也不知他是如何在漏风的号舍中煤炭中毒身亡。

后来还有人传言,在他死去的那间号舍里有闹鬼的传闻,有人在那里考试时,夜里睡觉听到有人在他耳边给他念文章。

这不是闹鬼是什么?

秦扶清想到这件趣事,没忍住笑了笑,奈何又不知该讲给谁听,实在有些寂寞。

把炭盆挪到脚边,一睁眼就是漫天星空,秦扶清安心地闭上眼睛,他的号舍不光四面漏风,头上还是全景天窗,大概是不用怕夜间因炭身亡了。

第二天午时之后就可以交卷出场,出场稍作休息,几个时辰后还要再次进场。

所以第三天,秦扶清起个大早,答完最后一道题,确认无误后誊抄一遍,五道题全部答完,试卷无污染,无墨痕,字迹清晰工整,如印刷出来的一般。

到了今天,秦扶清已经不想换题的事情了,就这样吧。

午时锣声响起,秦扶清交卷出场,走出号舍的一瞬间,顿觉浑身轻松,走路都有劲了。

不确定秦扶清什么时候出考场,一大清早,素琴就让阿福管家早早赶着车到考场外等着,她交代下人烧艾叶水,等秦扶清回来沐浴取暖,身上也能舒服些,又让厨房多做些清淡营养的食物,这几天秦扶清在考场只能吃干粮,不知有多遭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