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十三轻启朱唇,娇嗔地说道:“公子莫要误会,小女子的这把宝剑,并非杀人之器,而是舞器。小女子此来,只为给公子献上一段剑舞,聊表心意罢了。”
说罢,谢十三轻移莲步,身姿婀娜地走到火圈中央。只见她手中宝剑一挥,顿时寒光四射,如流星划过夜空。
随着音乐的节奏,谢十三的舞步越来越快,手中的宝剑也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空中上下翻飞,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她的舞姿热情奔放,却又不失温柔婉约,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尤其是她那鲜艳的红唇,微微上扬的嘴角,更是散发出一种无法抗拒的媚惑,令人心旌摇曳,想入非非。
李白忽想起自己在地球界读过一首杜甫描写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诗来。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杜甫在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杜甫幼时曾在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舞姿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遂作《剑器行》。
诗曰: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李白再观谢十三道象,不过五气朝元初期。和自己相比差了好几个境界。纵然武斗,兵刃相接,她也远非自己对手。
李白心中也生好奇之心,我倒要看看她剑舞门的剑舞如何高妙?有什么独到之处?是否真如杜甫诗中所描述,惊为天人。
谢十三的剑舞愈发激烈,那火焰环绕的红圈也随着她的舞步飞速转动,炽热的温度仿佛要将周围的空气点燃。李白虽在境界上远超谢十三,但此刻也不禁为她这精湛的剑舞所吸引。
谢十三的身姿在剑影与火光中若隐若现,手中宝剑时而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时而似彩蝶翩跹,轻盈灵动。那剑身红芒闪烁,与她的红衣相互映衬,宛如一朵盛开在烈焰中的奇葩。她的红唇微微开启,随着呼吸轻轻吐出热气,为这剑舞更添几分媚惑。
李白一边欣赏剑舞,一边暗自留意其中的门道。他发现,谢十三的剑舞并非单纯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暗藏着凌厉的杀招,只是被巧妙地融入到了优美的舞姿之中。而且,这剑舞似乎还与周围的火焰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火焰随着剑舞的节奏跳跃、盘旋,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操控。
就在李白沉浸在剑舞之中时,谢十三突然娇喝一声,手中宝剑猛地刺出,一道炽热的剑气如同一头咆哮的火兽,朝着李白疾冲而来。与此同时,周围的火焰也瞬间汇聚成一道火墙,将李白困在其中。
李白心中一惊,没想到谢十三竟会突然出手。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运转全身内力,在身前形成一道青色的护盾,挡住了那道炽热的剑气。剑气与护盾碰撞,发出一声巨响,火星四溅。
“李公子,得罪了!这剑舞门的剑舞,可不只是好看而已。”谢十三的声音从火焰中传来,带着一丝挑衅。
李白冷笑一声:“谢姑娘,你这突然出手,可不符合文斗的规矩。”
谢十三咯咯笑道:“李公子,这文斗武斗,不过是个说法罢了。在这五花阵中,胜者为王。若李公子能接下我这剑舞的全部招式,小女子自会认输。”
李白深知此时多说无益,当下全神贯注地应对。只见谢十三身形一闪,再次出现在李白面前,手中宝剑如雨点般刺出,每一剑都带着炽热的火焰之力。李白手持长剑,巧妙地化解着谢十三的攻击,同时寻找着她剑舞中的破绽。
两人在火圈中你来我往,剑影交错。谢十三的剑舞愈发凌厉,火焰也愈发旺盛,整个火棘花阵都被映照得通红。李白凭借着高超的剑术和深厚的内力,虽暂时不落下风,但要想取胜,也并非易事。
在激烈的交锋中,李白突然想起杜甫诗中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述:“?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他心中一动,或许这诗中便暗藏着破解谢十三剑舞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