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454章 三征噶尔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首先是征集大批熟悉地形的蒙古人为向导,其次随军携带五个月的口粮,同时每名战士配备一名民夫加四匹马。光运粮大车就足足准备了六千辆,还筹备了大批防寒防雨器具和树枝木材,这是为远征沙漠、沼泽地带铺路用的。

公元1696年2月,清军分三路出击。其中翻越兴安岭西进,西路则分别由归化、宁夏(今银川)越过沙漠,在翁金河(今蒙古国德勒格尔杭盖西)会师。中路则由康熙帝亲自率领出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北)抵达克鲁伦河,逼近准噶尔军后,静待其他两路大军会师。

噶尔丹见清军势大,这次不战而乘夜西逃。

康熙帝亲率大军追击,将准噶尔军驱赶至特勒尔济(今乌兰巴托东南)。此时,噶尔丹的三万大军已只剩一万出头。

而清军西路军也已进抵前线,一战斩敌三千余,噶尔丹的妻子也被击毙。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拼命逃窜。

噶尔丹的势力跌至谷底,他的侄子趁机自立,并向清军投降。一年之后,康熙帝只率六千清军亲征,渡过黄河。而噶尔丹麾下将士不过五六百人,服毒自杀。

康熙帝说过:“朕为天下一统主,务使四海之内,人民咸获其所,一享太平。”他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坚定扞卫者,终极目标是统一全国,仁育万民。

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云南、岭南、台湾以及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国土上多民族共治、多种制度并存,基本实现了和平稳定发展,使百姓共享长久的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