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来静慈庵最后这天,突然觉身体不适,不想动弹,正在卧室内休息,不被外人打扰才能保她回宫前安康无事。玉妃娘娘不用如此频繁出入于长青坊,一直在高太后视线中出现,使她感到疲惫不安。若无重要的事,您可回玉渊厅内。明日一早,高太后便带人离开这里,随车驾回长春宫中。她只托我告诉您,见到勤王殿下时,让他抽空进宫探望她老人家,拜托他办的事,正等待他的好消息。”
张公公对玉妃娘娘说明太后的本意,由于年事已高,不宜再出来接待她,问清玉妃可有待办事宜,没有的话,直接回去便好。
“母后既然需要休息,那么不便再打扰。我倒无甚大事,只是担心她独自在长青坊内,等待勤王殿下归来,心情会不好,所以想到此处陪陪她。可能让她失望了,勤王忙于虚空寺一务,抽不开身,怕明天早上由母后自己回宫去。她交待的话,我都记下,待勤王一回静慈庵,就告诉她临行前的嘱托。”
寒如雪不能让高太后下不了台,她说不见自己,那就是真的决定明早便离开长青坊,出静慈庵回宫去。
她临行前,固然找不到勤王殿下的踪影,更别说靠他的能力,把红姻楼直接陈列到皇上面前,完成交换心怡厅的心愿。
这么一来,表明高太后已默认,不再纠缠在红姻楼上,她回长春宫后,经勤王殿下重装旗鼓,对红姻楼需下番功夫。
寒如雪内心的感觉,非常愉快,带人回到玉渊厅中,才下午两点多钟。
“母后果然坐不住阵脚,刚才我进长青坊里,她托身体不适躲在卧室中,不肯出面见我。反而派张公公将好话说尽,让我告诉你从虚空寺回来后,马上进宫见她。至于明天早上送行高太后离开静慈庵的安排,都一并取消,由她的人随其车驾直接回长春宫里,此次三天内对红姻楼带来的危机,会瞬间化解。然后,你再按计划行事,对皇上的势力,展开巧妙的还击。”
寒如雪带回的消息,已使受困于红姻楼之变的勤王殿下的局势,转危为安起来。
“母后老谋深算,这次终未如愿,将本王的红姻楼,迅速归入皇上之手,令我可以放心。我虽为她所生,但总要有所抉择,才能活出自己的模样。静慈庵的诸多事宜,到头来还得本王说了算!你身为我的正室夫人,理应在关键时刻为我出谋划策,目的是排忧解难,今已渐达成它,我乐在其中,等皇上无法收场时,再与他平分秋色。”
齐宣脸上紧张两天下来的神情,变得轻松许多。有如雪为他分担来自红姻楼的困扰,事情就不那么难办了。
“唉!我本以为,宣儿会对我的话言听计从,没想到,他举家迁徙至静慈庵中数十年,一点儿也没原谅当年我赞同齐言登基皇位,成天下之大统的决定。不然,他不会躲起来,在我快离开时,都不出来见我一面。他把红姻楼看得举足轻重,至此使我对它动弹不得。明日回长春宫后,不可随便向外人说起此事,我怕人心不稳,将矛头指到方嫔娘娘那里,把后宫内整得一盘散沙,难以收拾。”
高太后待张公公送走玉妃娘娘后,将他叫到身边,仔细嘱咐道。
“太后当以身体为重!红姻楼一事,非同一般,显然经历这三天时间的磨砺后,勤王殿下已对它产生防备之意。我想,您再要轻而易举拿它去换心怡厅,怕需费不少心力。方嫔娘娘如今仍被红姻楼美丽的外观所蒙蔽,以为没多久就能如愿以偿和皇上住进其中,实则难上加难。皇上若追问起,差多少把握能成功,您且避过方嫔娘娘不提,向皇上说明,此事稍安勿躁,待勤王殿下考虑透彻,能够接受它时,再行议和,不会伤他兄弟两人之感情。说来说去,红姻楼始终归勤王殿下所用,皇上用心怡厅打动不了他的话,适可而止,别到静慈庵里找麻烦。”
张公公补充几句下来,显然对此次高太后进静慈庵内,碰一鼻子灰,无功而返的结果,表示灰心丧气。
“目前也只能这个样子。”
高太后拿勤王殿下没办法,收回对红姻楼的私心,开始准备明早回长春宫的事宜。
“明天您对皇上怎么提此事?”
张公公问高太后一句。
“让皇上对勤王殿下客气些,避开红姻楼不谈,通过皇上的威严,请宣儿先入宫进心怡厅一窥究竟。指不定心怡厅合宣儿的意,与皇上谈和的话,也算好事一桩。”
高太后决定这么安排它。
这三天以高太后一年一度进静慈庵见勤王殿下的日程,由于介入红姻楼的取舍问题,已让它蒙上一层面纱,不能被轻易揭开,改变了勤王从容应对的态度,给高太后留下遗憾时,最终离开长青坊回宫的那天早晨,齐宣也没出现在她身边。
“今天是高太后探望勤王殿下期满回长春宫的日子,不知皇上预测中,托付她前往长明殿内说服勤王,达成红姻楼和心怡厅交换的意愿之事,结果怎么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