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斌冷眼看着群臣进入太和殿中,他收敛着目光,低垂下脑袋,双手环抱,用以遮挡自己嘴角处露出了一抹冷笑。
他自己都没发现,其实在骨子里,他陆斌乃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人,微微的兴奋感刺激着他,让他感到期待。
不过,他还需要略微等待上一会儿,尽管大家伙都很着急,但早朝制度,却不是只说一件事情。
国朝上下发生的大小事宜,都是要拿到这里来讨论。
虽然,老朱家目前的皇帝们,对于早朝属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但该走的流程还是少不掉。
里面传来动静,什么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然后又是一阵微臣启奏之类的言语。
陆斌也仔细在听着。
有些内容也的确值得关注,比如工部报的修缮河堤,防止洪涝,又比如户部报的加增仓储,提前存粮这些事情。
有些人言事,那的确就再言事,在跟皇帝以及朝堂大佬们讲明白他发现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他认为会造成的影响。
如桂萼老先生,他现在管刑部那一摊子,明确提及,城吏司城管科那一套游街助民的法子很有用,应当让顺天府采用,可有效改善京城治安状况。
然而,这个建议,被采纳的概率真心不大,底层小吏的那一摊子,不是几句话,几个建言就能搞定的。
张璁他老人家上奏本上的最为勤快,身为礼部官员,他一气儿上了仨弹劾奏章,全针对的是杨廷和门生故旧,而且全部都言之凿凿。
当然,朱厚熜也不会轻易就下决断把人开了,这种事情,到了后面就是能用来同杨老头儿勾兑的牌。
聊出大家都满意的价格,那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如若杨廷和本人也存在放弃的念头,那便可以给人家用升迁的名义调到南京,或者穷地方,比如广西跟福建。
最后再调任考评官过去,来个几轮考评劣等,那就可以让人滚蛋了。
也有那种不打招呼,不讲情面的卷铺盖滚蛋方式,但这一般是因为着对方后台不硬。
六部大佬们事情说完之后,就是科道言官的发言场合,这指的是,六科给事中,以及两京各道的监察御史们。
这帮人嘛,以弹劾为生。
其存在意义单纯就是为了弹劾,而弹劾。
批人不是目的,通过批人显示自己本事,求取升官才是目的。
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前辈证明过,弹劾人实乃升官发财的不二法门。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帮人对早朝还有点儿期待感,毕竟,他们是国朝养出来的职业喷子,人多才能显示他们的职业素养。
里面传出来挥斥方遒的声音。
陆斌直接就听到,有人在批驳那城吏司的种种举措。
一人高声喝道“臣,右佥都御史,彭常!有本上奏!臣弹劾锦衣卫百户,陆斌,其所辖城吏司,假借陛下之恩宠,乱我天顺府政事!”
“有何乱矣?”
“其乱有三,城管科行小吏之事,巡查,游街,以至县中府中,官员无胥吏可用矣!而所行之事,或许有些仁心,可臣风闻,这害的那京郊百姓,迁徙数十里,却无一所得,致使人流离失所不说,还还得这大兴,宛平二县中,无业之民徒增,这岂不为三乱乎?”
“朕,只觉此言可笑也!!!”
里面传来朱厚熜冷笑的声音“尔所言之事,如若没有城吏司,难道就不存在了吗?朕在安陆州时,便见过天下之模样,所谓无家可归者,所谓流民者,所谓鳏寡孤独者,哪个不是未来求一条活路,而迁徙,流亡于天下乎?昔年刘六刘七之乱时,我安陆州外流民上千,州中官员倒是像你这般,不曾放流亡百姓一人入得城中,可结果呢?结果除了少数几个被看中作为丫鬟,作书童,乃至于作娈童的,竟无一可活!这就是你口中的三乱,原来比较于朕百姓的死活,汝更加喜欢的是,拿着道理,做你那道德文章吗?”
“臣只是风闻奏事,觉有隐患之处,便呈送于陛下,不敢妄专,国朝之事,还需由陛下决断。”
“臣!山东道监察御史,方孔成!”
“臣!山东道监察御史,施然!”
又有二人在一众官员末端,直接站了出来“有本上奏!”
“奏来!”
“臣!弹劾锦衣卫百户陆斌,贪赃枉法,为祸百姓,已有昔年刘瑾祸乱天下之意!”
“臣!弹劾锦衣卫百户陆斌,陷害有道乡绅,谋夺他人家产,其行其为,具是祸害天下也!”
“够了!”朱厚熜咆哮一声“朕!何有祸乱天下之臣乎?”
“陛下固无取祸乱天下之臣的意思,但奈何某些臣子心不洁净,不念及国家!”
“取财而灭人满门,可谓祸乱天下之征兆矣!”
“尔等,以为朕好欺乎?黄家,也可称之为有道乡绅吗?”
“臣惶恐!但臣曾风闻,肃宁黄氏,曾举学于肃宁一县,受用其恩,而得获功名之学子,不知凡几,可谓有道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