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嘉靖是我哥 > 第117章 恩与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厚熜感到一只手有些酸麻,于是换了一个姿势。

而就只是这么一个姿势,那吵闹的动静,便全书归于消停,复于宁静。

他好似在一瞬间就拥有了帝王的威势一般。

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是故,无有人不敢不去聆听君王之言,思君王之意。

唯恐招惹到雷霆重怒。

于是颤颤巍巍,令人直感惶惶不可终日。

这是无比奇妙的感受。

用个人意志,凌驾了群体意志,从而突显出作为一名雄性独一无二的强大。

可惜的是,朱厚熜明白,这种感觉不过虚妄。

那些低沉着头颅的人,不是慑于强大,而是屈从于利益。

自己,以及自己的兄弟们,只不过是中间那一小撮因势利导的人罢了。

利益建立的关系,既稳固,也不稳固。

因为,这个国家,这些上位者们,这些跪趴在地上的人,他们最根本的利益,并不在于海,而在于土地。

某种意义上来说,海贸对他们来说,更类似于锦上添花。

只有田地,以及依靠田地无尽生成的举人进士,以及依靠举人进士无尽生成的免税赋土地,才是他们的根本。

是子孙后代,千秋万世为之一系的基准。

而这个基准是国家所不准,是黎民所不容的。

所以在不久的未来中,这些现在站在自己旗下的,如同忠犬一样要咬死对方的,哪怕是英国公张仑,哪怕是嫡亲驸马爷,也终将成为敌人。

他们今日如何撕咬敌人,明朝就会如何撕咬自己,甚至比之更为残酷,更为凶狠。

朱厚熜的目光逐渐冷漠下来,那一丝玩味也消失不见。

他看向那在冰冷的地上,颤抖着,瑟缩着的诸多臣子。

心中有滚烫的杀意在涌动,他恨不得提钢刀,将所有口称万死,山呼万岁的全部砍死。

也似是这冰寒的目光中透露出杀人意味实在是浓重了些,那朱辅竟激灵灵打了个寒颤,抬起苍老的脸庞。

浑浊的双目其实已经看不清楚远方了。

但这双眼睛仍直勾勾望了过来。

那双眼睛递过来的是祈求,好似希望皇帝,能够放掉他的性命一样。

他难道不清楚......他刚才的行为,已经与欺君罔上没有什么差别了吗?他难道以为自己还能够有活命的机会吗?

朱厚熜嗤笑一声,如果这种情形,他也要将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话,那不叫仁慈,那就得叫软弱了。

起身,踱步。

一步,一步,从至高无上的台阶上走下来。

这无疑是为一种失礼,可今日,此时此刻,不会有人去揪住这个来弹劾这位少年天子。

只能是任由着他走到诸位大臣中间,走到台前。

“朕,自克继大统以来,无一日不殚精竭虑,忧思国家之患,日日批改奏章,从不敢懈怠,每看到那言及百姓啼饥号寒的,言及旱涝两灾的,言及倭寇匪患的,言及寒霜冻雪的,无不日夜忧虑,唯恐误了祖宗江山,是故,朕每日三省己身,今日是否有位国家解一丝忧患乎?今日是否有为生民解一丝饥寒乎?今日是否有为私欲而放纵乎?如有半句言不由衷,朕则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朱厚熜声朗气清,情真意切。

自从朱厚照那个死鬼将大位传给他之后,他就真是这样做的。

杨廷和,那个初始目的是想要让他成为傀儡皇帝的老头儿,他不喜欢,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他们都还是互为敌对的状态,但为了得到他身上处理国事的经验,为了询问一些问题,无论看上去多么厚脸皮,他也以师傅之礼对待。

大臣上的奏章上多有引经据典的废文,杂文,动辄数千言,可为了弄清楚这个国家真正的问题,为了看到真正阐述问题,提出建议的良言,良策,他朱厚熜经常要夜半三更才能睡下。

至于民生等诸多问题上,别的不说,就论这次,弄得沸沸扬扬的海禁海贸之事上,其原本目的,就是让陆斌出门用些手段,扫出些粮食出来,以备山西陕西等地的不时之需。

可做了这么多,这些有节臣子们看到了他朱厚熜的为难了吗?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们有看到君主对国家的负责吗?

没有!

朱厚熜的语气猛然变得激烈起来“朕如此夙兴夜寐,与杨首辅,蒋阁老,袁学士,夏给事,严侍郎!桂侍郎等诸位良臣为民解忧,不求尔等庸庸碌碌之辈,贪赃枉法之徒稍有帮衬,但求尔等不添乱!仅此而已!然!诸位不仅有负于朕!还亏欠于国!祖宗成法,尔等可曾有半分看重?海禁海贸,为此间大利,不顾礼法,罔顾尊卑!竟敢逼君!逼迫于朕!尔等,以为本朝,乃与诸位同姓吗?”

“陛下!陛下!臣等万万不敢有此祸国殃民之心啊!”

“臣德行有亏,不敢求生,只求放过老臣家中。”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陛下!臣为官数十载,没有功劳亦有苦劳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