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正殿里,宫女太监们如蜜蜂般忙碌着,却又井然有序,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整个场面热火朝天。
而在乾清宫的东暖阁里,康熙正坐在榻上,看着眼前儿孙满堂的场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嘴巴都快咧到耳根了。
正当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康熙的目光落在了已经长成大人模样的弘晖身上,他嘴角含笑,开口说道:“弘晖啊,你看你如今也已经长大成人了,明年你皇阿玛就要举行选秀了,到时候你也该选福晋了。你自己可有中意的小格格啊?”
弘晖被康熙这么一问,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像个熟透的苹果一般。他低着头,双手不安地摆弄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蝇地回答道:“回皇玛法的话,婚姻大事自是要皇阿玛和皇额娘做主的。孙儿年纪尚小,并未有中意的小格格。”
康熙看着眼前这个羞涩的孙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对坐在一旁的老四说道:“老四啊,你瞧瞧,弘晖这孩子,脸都红成苹果了。你看看他那几个弟弟,弘昱他们几个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可都已经当上阿玛了,他倒好,连个格格都还没有呢。你和皇后可得把这事放在心上啊。这弘晖的子嗣可是我们大清的未来,可耽搁不得,知道了嘛。”
胤禛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拱手作揖,毕恭毕敬地说道:“是,皇阿玛,儿臣和福晋乌拉那拉氏对于弘晖的福晋及侧福晋人选,确实已有初步想法。至于婚前负责教导弘晖人事的格格,我们也正在物色和考察当中。”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满意,接着说道:“嗯,如此甚好。毕竟这关系到弘晖的终身大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康熙话音刚落,在场众人便心领神会,都明白他话中的深意——康熙已然决定将弘晖立为大清皇位的下一任继承人。胤禛自然也听出了这层意思,但他对弘晖这个儿子本就极为满意,自然不会去反驳康熙的决定。
康熙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放下杯子,继续说道:“老四啊,待过了年,朕打算先迁往畅春园居住。等你们为弘晖选好福晋并完婚之后,就安排弘晖也搬到畅春园或者圆明园去吧。朕要亲自教导他,好好的培养他,你就待着你这些兄弟们好好的处理政务管理大清,至于你的继承人,就由朕来帮你培养吧。”
胤禛听闻康熙如此说,心中不禁一怔,但他很快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如此,便有劳皇阿玛费心了。”
康熙见胤禛如此爽快地应承下来,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朕临行之前,会替你将立太子的圣旨颁布下去。至于把太子给弘晖,老四,你对此可有什么异议吗?”
胤禛稍稍思考了一下,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弘晖确实颇为满意。弘晖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伶俐,如今更是文武双全,仪表堂堂。而且,他作为中宫皇后所出的嫡长子,身份正统,地位尊崇。无论是从嫡长子的身份,还是从弘晖自身的才能和品德来看,立他为太子都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于是,胤禛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对弘晖这个儿子非常满意。他自小就聪明过人,如今更是文韬武略,一表人才。而且,他既是中宫皇后的嫡子,又是儿臣的长子,可谓是嫡长兼备,又贤能有加。立他为太子,儿臣自然是毫无异议。如此,便有劳皇阿玛费心了。”
康熙听了胤禛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摆了摆手,说道:“这有什么麻烦的呢?朕一定要将自己这辈子做皇帝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弘晖,将他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太子,一个完美无缺的大清接班人。”
乾清宫内,气氛凝重,众人皆屏息凝神,聆听着康熙的话语。这场谈话的意义非同小可,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康熙作为上一任帝王,即将下达一道重要的圣旨——立弘晖为太子。
这一决定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如果由胤禛自己来立弘晖为太子,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毕竟,在权力的旋涡中,皇子们之间的争斗往往异常激烈。就像康熙朝的太子胤礽一样,尽管他被立为太子,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最终还是被那些野心勃勃的弟弟们算计,失去了太子之位。
然而,由康熙来立弘晖为太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只要弘晖不犯下诸如弑父叛国等严重罪行,他的太子之位将会坚如磐石。这是因为圣旨是由太上皇康熙所下,其权威性无可置疑。即使胤禛身为皇帝,也不能轻易违背康熙的旨意,毕竟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一旦胤禛在弘晖没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废除康熙的圣旨,那么“不孝”这顶大帽子将会如泰山压卵般压在他的身上,让他喘不过气来。如此一来,哪怕胤禛是皇帝,还是会在道德上受到谴责,更可能引发朝廷内外的动荡和不安。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佟佳太后身旁的白芷,目光不经意间扫向了窗外,只见天空已渐渐染上了一抹淡淡的暮色。她心中暗忖,时辰应该差不多了,于是稍稍俯身,凑近佟佳太后的耳畔,轻声低语道:“太后娘娘,时间差不多了,咱们是否该启程前往乾清宫了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