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难逃懿劫 > 第342章 推诿之辞寒父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巍峨宫阙,幽深似海,光影在冷冽的金砖地面上缓缓游走,仿佛时间的脚步,在静谧中刻下岁月的痕迹。

曹操,这位乱世枭雄,独自端坐于御座之上,殿内香炉轻烟袅袅,安神香的气息清冽而悠长,却难以抚平他眉宇间那历经沧桑、沟壑纵横的疲惫。

他手中紧握一份关于淮南屯田事务的奏报,目光如炬,沉凝之中透露出对利害关系的深刻思索。

与司马懿一番暗藏玄机、言辞犀利的对话后,他心中似有迷雾渐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沉重的责任与无尽的思虑。

然而,这份短暂的、专注于政务的宁静,犹如晨露遇日,转瞬即逝。

殿外,隐约传来一阵喧嚣,内侍的阻拦声低沉而急促,夹杂着劝慰的语调,与一个清亮却带着明显激动与不满的嗓音交织在一起,如同琴弦上的不和谐音,打破了宫内的平静。

那声音,曹操再熟悉不过——是他曾经寄予厚望、才华横溢的第三子,曹植,字子建。

曹操握着奏报的手,微微一顿,那细微的动作,如同平静湖面上泛起的一丝涟漪。

他没有立刻抬头,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刚刚还存有的几分专注,如同被狂风吹散的薄雾,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几乎可以触摸到的厌烦与无奈。

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那恼人的头风之症,似乎总在那些不愿见到的人或事出现时,如影随形,适时地跳出来折磨他。

曹植并非偶然前来,他如同一只潜伏在暗处的猎豹,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着时机。

他早已得知曹丕出征的消息,心中暗自揣测,以曹丕之才,面对东吴的强敌,未必能讨得便宜。

他等的,就是曹丕大败而归、威信受损的那一刻!

他要的,便是在曹丕最狼狈、最可能引起父王震怒的时候,再狠狠地添上一把火,将这“失败”与“陷害兄弟”的罪名,牢牢地扣在曹丕的头上!

在他精心构想的剧本里,父王听闻曹丕不仅损兵折将,竟还使用如此下作手段构陷亲弟,必然会勃然大怒,对曹丕失望透顶。

届时,世子之位,除了他曹子建,还能有谁?

带着这份自以为是的“必胜把握”和精心酝酿的委屈,曹植不顾内侍的阻拦,几乎是冲进了大殿之中。

他快步走到御阶之下,衣冠因急切而略显凌乱,却顾不上整理,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未语先哽咽,将一副受了天大委屈、亟待父亲做主的悲愤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

“父王!父王!您可要为儿臣做主啊!”

曹植抬起头,眼圈竟真的有些泛红,声音带着颤意,充满了不忿与控诉。

“儿臣……儿臣之前延误军机,实非儿臣本意!全是……全是子桓兄长他!是他蓄意陷害儿臣!”

曹操终于缓缓抬起了眼皮,那双洞察世情、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此刻却平静得有些可怕,只是淡淡地落在曹植身上,没有任何表示,仿佛在观看一场与己无关的拙劣表演,心中却已泛起层层波澜。

曹植见父王没有立刻斥责,心中一定,以为是自己的控诉起了效果,连忙更加卖力地、添油加醋地陈述起来,语速又快又急,仿佛生怕被人打断,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就在出征前夜!子桓兄长他假借联络兄弟感情之名,提前祝贺出军远征明日的胜利,邀儿臣过府饮宴!当时……当时司马懿军师也受邀在场,可以作证!”

他刻意拉上司马懿,试图增加话语的分量。

“儿臣本念及兄弟情谊,不忍推拒,又想着父王平日教诲要兄友弟恭,便欣然前往。谁知……谁知那竟是子桓兄长设下的毒计!”

他脸上露出悲愤交加的神情,仿佛至今仍心有余悸,眼中闪烁着恐惧与不甘:

“宴席之上,子桓兄长与司马军师轮番向儿臣敬酒,言辞恳切,热情难却!他们……他们分明就是蓄意灌醉儿臣!儿臣一时不察,碍于情面,多饮了几杯……谁知,谁知他们竟用那后劲极强的烈酒!儿臣……儿臣不胜酒力,最终……最终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曹植的声音带着哭腔,将自己完全塑造成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形象,仿佛自己是一朵纯洁无瑕、被狂风暴雨摧残的白莲花,醉酒误事完全是被逼无奈,与他个人的意志和品性毫无关系:

“待到次日,王命下达,调儿臣随军出征……可儿臣那时宿醉未醒,头脑昏沉,根本无法起身,更遑论披甲执锐,上阵杀敌!这才……这才铸成大错,延误了军机大事!”

他重重地以头叩地,发出沉闷的声响,泣声道:

“父王!儿臣自知有错,未能识破兄长奸计,贪杯误事。但究其根源,皆是子桓兄长嫉恨儿臣,恐儿臣立功,威胁其地位,故设下此等毒宴,陷害于儿臣啊!他……他不仅葬送了我大军万余将士,竟还对自家兄弟使出如此卑劣手段!其心可诛!请父王明察,为儿臣主持公道,严惩子桓兄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