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的东西,但望郑家不要觉得烫手才好。
“好了,你久病初醒,不宜劳神,南下的路上好好地养身子才是。”一小碗粥片刻工夫就见了底儿,巫瑾将碗碟收起来后道。
暮青听见南下,面色未动,眸底不见波澜。
她只淡声应了,余事一句未问。
——当初步惜欢如何出的城,盛京城里现如今是何人在主政,都督府里的人可安好,南下的大军有多少,行军路上的粮草如何解决,行军路线如何,沿路州城可有出兵阻拦,至今已经几战、死伤几何、何日能至江边、如何渡江,江南二十万水师可愿接驾?还有,呼延昊是生是死?
这些事,步惜欢和巫瑾未提,暮青便不问,之后的日子里,她当真如同答应巫瑾的那般,不再劳神,只管养伤。
这几年她不得歇,一歇下来,旧疾新伤一并发了起来,来势汹汹,致使烧热不断,反反复复月余才见好转。而这月余的时日里,南下的大军白日行军,夜里宿营,走得不紧不慢,至于战事……一次也没有过。
沿路无一州城出兵阻拦,尽管如此,步惜欢依旧每晚都在宿营后到军帐中议事,回到马车里时常常已是夤夜时分。
越往南走,天气越闷热,暮青原本有些日子夜里无梦了,这夜却又梦回义庄,梦见火盆翻倒,义庄陷在火海里,夜风卷着火星儿飞出千里,漫漫山火点燃了军营。大军开拔过江,江岸遍地炭尸死马,火人一个个涌进江里,烧了江南水师的战船,江上火海连绵万尸浮漂,滚滚黑烟遮天蔽月,江水彤彤犹如血池。黑暗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她扯远,她看着步惜欢和章同等人在战船上挥剑杀敌,大火黑烟就快要将他们吞噬,她奋力往江里冲,却被越扯越远,绝望之中,她冲着江里大喊:“步惜欢!步惜欢……”
半江之隔,犹隔万里,他在战船上听见她的呼喊,声音也似从万里之外传来,“……青青,我在!我在……醒醒!”
一声醒醒犹如雷音,那扯住她的暗力忽然崩断,尸江火海渐渐不见,拼杀之声也离耳畔远去,只听见虫鸣声声,看见烛光朦胧,良人在侧,十指相扣,人世安好,莫过于此。
“又梦魇了?”步惜欢低头问时,淡淡的松木香传入暮青鼻间,清苦的气息令她眉心一疏。
“……火。”暮青心神未定,气虚无力地道。
步惜欢的手顿时紧了紧,眸底隐现心疼之色,随即便有一道极轻的掌力经暮青掌心而入,轻似仙山之风,暖若玉阙琼泉,于经脉脏腑之间游走,缓缓归于心脉,久护不去。
暮青阖眸宁神,有些贪恋这感觉,纵容自己多享受了一会儿才问:“你何时回来的?”
“刚刚。”他道。
“……”骗人。
暮青睁开眼瞥向窗子,窗开着半扇,明月悬空,夜风清徐,马车里甚是凉爽,她今夜受恶梦之扰,醒后身上竟未有汗湿之感——他一定不是刚刚才回来。
她这一路是缠绵病榻,但没病傻,他以为她什么都不知道?
这些日子天气闷热,夜里门窗紧闭实难安眠,可大军宿营在外,开着门窗恐有刺客,步惜欢便亲自守夜,这些日子每晚都坐在她身旁,守轩窗,驱蚊虫,只为她一夜安眠。
她有时烧热,夜里口渴醒来,问他何时回来的,他总说刚来。清晨她睡足醒来,总见他盘膝坐在身旁,正阅军情奏报,问他何时醒的,他总说刚醒。
她心如明镜,他根本就一夜未眠。
她久病刚醒那日,因那身白袍错认了他,他次日便换回了红袍,衣袍上还熏了松木香。他的功法已臻化境,无需再熏香,这心思是为她……她夜里梦魇,他怕她醒来受惊,便换回了她熟悉的衣袍,熏了她熟悉的松香。不仅如此,这些日子她夜里无梦,大抵与他趁她熟睡时以内力为她调息安神有关。
这一个多月以来,她反复烧热,大哥非但不急,反说是好事。她几年未歇,病邪淤积,而今一股脑儿地发作了出来,总比久积不发终成恶疾要好。大哥煎了几服药,要她慢养自愈,每隔五日便为她施针一回,借着病邪发作之机,为她将体内的寒毒引出,他说此乃清理淤毒调理五脏的好时机,熬过这段日子,她日后非但不必再受寒毒之苦,连身子的底子都会康固很多。
步惜欢也懂医理,许是一样觉得机会难得,夜里便趁她熟睡时为她调息安神,她病了多少日子,他便有多少日子整夜不眠。
“可口渴?”步惜欢问。
暮青回神时见窗外已有内侍奉了茶来,那内侍仍然穿着宫袍,一张皱巴巴的老脸面无表情,一看就知是范通。
暮青坐起身来,步惜欢先尝了口才将茶碗递过来,里面盛着的是白水,温度刚刚好。这些日子,她没下过马车,但知道马车周围守着三重神甲军,另有隐卫藏于暗处,守卫之森严可谓飞鸟难入。饶是如此,步惜欢依旧会亲自尝过她的膳食汤药,哪怕这些在送来前都由巫瑾验过了,他也不曾疏忽半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