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王凌在明末 > 第436集 最后的裁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枢机主教仔细阅读后,谨慎地回答:“陛下,英格兰人的说辞…虽属狡辩,但并非全无依据。孟买确系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此乃事实。英格兰打着‘助葡复土’的旗号,至少在表面上,占据了一丝道义的边角。若我们一味坚持原敕令,强行要求英格兰完全撤出,恐怕会显得…有些过于偏袒荷兰,且干涉他国‘正当’的盟友互助行为。”

徐静姝抿了一口清茶,目光投向花园中盛开的玫瑰,眼神深邃。她对荷兰和英格兰确实都没有多少好感。荷兰人贪婪、精于算计,在美洲就曾联合英法攻击郑宏;英格兰人更是野心勃勃,利用大明出售的武器四处扩张,还试图挑战她在美洲促成的秩序。两者在印度洋的狗咬狗,在她看来,不过是殖民强盗间的内讧。

“本宫自然知道英格兰在强词夺理,”徐静姝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葡萄牙?不过是他们用来搽脂抹粉的幌子罢了。真正的目的,无非是抢夺荷兰人的蛋糕。”她放下茶杯,语气转为淡漠的务实,“但正因为双方都不干净,此事才不宜深究。强行判定谁对谁错,只会引火烧身,让教廷陷入无谓的纷争,更可能逼迫英格兰铤而走险,彻底倒向新教阵营,甚至联合其他势力对抗教廷权威,这于我大明在欧陆的布局不利。”

她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与其卷入这场肮脏的殖民地争夺泥潭,不如维持表面的“公正”,同时将这场风波转化为实际的利益。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最终的话语权从来只属于强者手中的刀剑和舰炮。大明需要的是欧洲保持一种微妙的、互相牵制的平衡,而非一方独大或陷入彻底的混乱。

“拟旨吧。”徐静姝对枢机主教吩咐道,声音恢复了教皇的威严,“回复英格兰女王及东印度公司:本宫已详阅申诉。尔等为友邦葡萄牙主持公道之举,其情可悯,其行虽激,然情有可原。荷兰东印度公司过往强占葡属领地,确属不当。鉴于此,原敕令第一条(完全撤出孟买)暂缓执行。”

枢机主教迅速记录着。

“然!”徐静姝话锋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英格兰之行为,仍有过当之处!悍然兴兵,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破坏印度洋和平,此乃事实!故,敕令第二、三、四条必须严格执行:

* **即刻释放所有荷兰俘虏(包括高级军官及重要商人),不得延误!**

* **归还从荷兰商馆、仓库及船只上掠夺之非属葡萄牙原产的所有货物、金银及重要文件!**

* **赔偿荷兰东印度公司因其军事行动所造成之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由教廷特使核定!**

* **严惩在战争中有滥杀、掠夺平民等暴行之军官士兵,将其名单及惩处结果上报教廷!**

枢机主教一边记录,一边暗自点头,明白这是教皇在给双方台阶下的同时,也在展示教廷的裁决权。

“最后,”徐静姝的嘴角再次浮现那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为平息争端,彰显上帝之仁爱与教廷之公正,也为避免此类因武力失衡而引发的冲突再度发生……本宫决定,特准荷兰东印度公司向大明帝国订购新型铁甲战舰两艘,规格与售予英格兰者等同(五千吨级,装备120毫米后膛炮十二门)。荷兰方面需以合理市价购买,大明将优先安排建造与交付。”

**荷兰的转怒为喜与新棋局**

当教皇的最终裁决和附加的“特许”消息传回阿姆斯特丹时,荷兰大议长约翰·德·维特的心情经历了从极度失望到狂喜的剧烈起伏。

最初听到教皇没有强制英格兰完全退出孟买时,德·维特几乎要将手中的郁金香酒杯捏碎,愤怒地咆哮:“不公!这是对强盗的纵容!”但当听到后面关于归还俘虏、赔偿损失,尤其是那句“特准荷兰订购大明铁甲舰两艘”时,他所有的怒火瞬间被巨大的惊喜所取代。

“铁甲舰!和大明卖给英格兰的一样?!”德·维特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在铺着厚重波斯地毯的议事厅里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两艘!太好了!这比夺回一个孟买更重要!英格兰人倚仗的不就是那三艘明国巨舰吗?现在我们也能有了!而且教皇陛下是‘特准’我们购买,这是对我们遭受不公的补偿!”

他立刻召集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当宣布这个消息时,整个会议室沸腾了。董事们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大议长!这是天赐良机!”一位董事激动地喊道,“有了大明铁甲舰,我们的海军实力将发生质的飞跃!英格兰人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我们不仅可以保卫剩余的据点,更能寻找机会,一雪孟买之耻!”

“没错!”另一位董事附和道,“教皇陛下的裁决看似偏向英格兰,实则给了我们翻盘的关键!赔偿金和归还的货物是小事,这两艘铁甲舰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我们立刻筹集资金,派出最精干的团队前往大明,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战舰接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