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后,承烨留下父母密谈。
"儿臣想请父王继续执掌兵权。"承烨道,"如今朝局未稳,需要父王坐镇。"
傅韶景摇头:"臣已决定交出兵权,专心辅政。兵权当由皇上亲掌。"
"可儿臣年幼..."
"正因年幼,才更要早日亲政。"傅韶景意味深长地说,"不过臣会为皇上挑选几位可靠的将领。"
承烨似懂非懂地点头。
从皇宫出来,温瑶问傅韶景:"你真要交出兵权?"
"嗯。"傅韶景望着夜空,"兵权太重,迟早是祸端。不如趁早交给皇上,全了君臣之义。"
"可若是朝中有人..."
"放心。"傅韶景微笑,"北境将士只认傅家帅印。即便交了兵权,也没人敢轻举妄动。"
温瑶这才稍稍安心。
新帝登基后,傅韶景逐步交出兵权,专心处理朝政。温瑶则时常入宫,教导儿子为君之道。
这日,她正在给承烨讲解《资治通鉴》,永宁郡主求见。十七岁的少女已经到了婚嫁年龄,却迟迟不定亲事。
"皇上,"永宁行礼后,轻声道,"臣女想求个恩典。"
承烨温和道:"郡主但说无妨。"
"臣女想...想去北境。"永宁抬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臣女自幼习武,愿为朝廷镇守边关。"
温瑶惊讶地看着永宁。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竟有如此抱负。
承烨沉吟片刻:"郡主勇气可嘉。但边关艰苦..."
"臣女不怕苦。"永宁跪地,"求皇上成全。"
承烨看向温瑶。温瑶轻声道:"端王一脉,确实该有人重振门楣。"
"好。"承烨点头,"朕就封你为北境女将,率三千兵马驻守云州。"
永宁激动谢恩:"臣女定不负皇上厚望!"
永宁离京那日,温瑶亲自相送。在城门外,永宁突然下马,对温瑶行了大礼。
"王妃,"永宁眼中含泪,"谢谢您这些年的照顾。此去北境,我定会守护好傅家打下的江山。"
温瑶扶起她:"一路保重。"
看着永宁远去的背影,温瑶忽然想起多年前的端王。父女二人,都在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
回到王府,明玥正在院中练剑。九岁的小姑娘一招一式颇有章法,眉宇间英气逼人。
"娘,"明玥收剑跑来,"我以后也要像永宁姐姐那样,当个女将军!"
温瑶笑着擦去女儿额角的汗:"好,只要明玥喜欢。"
时光飞逝,转眼三年过去。承烨已经能够独立处理朝政,傅韶景渐渐退居幕后。这日夫妻二人在花园散步,看着满园春色,傅韶景忽然道:"我们回北境看看吧。"
温瑶诧异:"朝中..."
"皇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傅韶景微笑,"我们该功成身退了。"
三日后,傅韶景上表请辞。承烨再三挽留,最终准奏,但仍保留傅韶景镇北王爵位。
离京那日,承烨亲自送到城外三十里。看着父母的车驾远去,年轻的天子眼中含泪,却倔强地没有让它落下。
"父皇、母后保重。"他轻声说,"儿臣定会做个明君,不负你们期望。"
回到北境,傅韶景和温瑶住在从前的镇北王府。每日种种花,练练剑,偶尔去军营看看旧部,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明玥如她所愿,跟着永宁学习武艺兵法,成了北境有名的女将。
这年秋天,傅韶景和温瑶并肩站在城楼上,看着远方的落日。霞光映照着雪山,美得惊心动魄。
"这一生,你后悔吗?"傅韶景忽然问。
温瑶靠在他肩上:"后悔什么?"
"嫁给我,卷入这些是非。"
温瑶微笑:"若没有嫁给你,我的一生该多么无趣。"
傅韶景也笑了,握住她的手。
夕阳西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这一生,他们经历了太多风雨,但最终,他们还是等来了云开月明。
而北境的明天,正如这绚烂的晚霞,充满了希望。
回到北境的镇北王府,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只是这一次,傅韶景不必再每日忙于军务,温瑶也不必再为朝堂之事忧心。他们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细细品味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这日清晨,傅韶景在院中练剑,温瑶坐在廊下缝制冬衣。明玥一身戎装从外面回来,脸上还带着晨练后的红晕。
“父王、母妃,”她行了个礼,“永宁姐姐说边境近来有些异动,想请父王去看看。”
傅韶景收剑入鞘,擦了擦额角的汗:“什么异动?”
“说是有一伙马贼,专劫往来商队。奇怪的是,他们只劫朝廷的官商,对民间商队却秋毫无犯。”
温瑶手中的针线顿了顿:“只劫官商?这倒有意思。”
傅韶景沉吟道:“告诉永宁,我下午去军营。”
午后,傅韶景来到军营。永宁早已等候多时,见他来了,立即迎上来:“王爷,您看这个。”她递上一支箭矢,“这是从马贼身上缴获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