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627章 开始全府推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黎明前的梆子声刚歇,安阳府衙门前已排起长龙。

叶明推开朱漆大门时,晨雾中隐约可见各村里正带着青壮等候多时。

他们脚边堆着连夜赶制的竹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用红纸包好的种子包——每包都盖着官府的火漆印。

";按村排队!";叶明举起铜皮喇叭,声音穿透薄雾,";领了种子的,到西廊找郑主事学浸种法!";

工房的小吏们抬出十几个大木盆,里面盛着褐绿色的药汤。郑大年挽着袖子示范:";种子要泡足六个时辰,水温和时辰都刻在木盆边上。";他指着盆沿的刻度线,旁边还雕着太阳和月亮的图案,连不识字的农人都能看懂。

刘石头带着工匠们在广场另一侧搭起展示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架等比例缩小的";风水联动机";,精巧的齿轮组在晨风中缓缓转动,带动着微型水车将水提到三尺高的";梯田";模型里。

";看好了!";刘石头往模型田里撒了把麸皮,";水流带着肥料走,半点不费人力!";围观的老农们发出阵阵惊叹,有个眼尖的发现齿轮上刻着";安阳工房";四个小字。

叶明悄悄退到签押房,从暗格里取出本蓝皮册子。这是顾玉留下的《劝农十法》,页边画着许多小图:有老农蹲在田埂抽烟的,有妇人抱着孩子看水车的,甚至还有黄犬在犁沟里打滚的趣图。他提笔在空白处补上今日要推广的要点,突然听到前院传来争执声。

周家的管家带着十几个家丁堵在粮种发放处:";我们老爷说了,官家的种子一粒不要!";那管家踩着个翻倒的陶罐,金灿灿的稻种撒了一地。

叶明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个琉璃瓶,里面用红线悬着三粒发芽的种子。阳光透过琉璃,照得幼根上的绒毛纤毫毕现。

";周管家,";他将琉璃瓶塞给对方,";带回去给你家老爷瞧瞧——这根须比你们种的苗子还长三分。";

正午时分,二十辆牛车满载农具驶出城门。每辆车都插着旗帜:青旗送粮种,红旗送农具,黄旗送的是特制肥料。

车队后头跟着三十六个";农技郎";,他们腰间别的铜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正面刻着";安阳农政";,背面是各自负责的村落名。

叶明亲自送车队到十里亭,忽然从马鞍袋里取出叠桑皮纸。";这个贴在各村祠堂。";

纸上画着《春耕时序图》,用二十四节气分格,每格都画着该做的农活。最妙的是图边缀着十二生肖的小像,正对应着各个时辰的劳作宜忌。

回城路上,叶明特意绕道周家庄。隔着田埂望去,几个佃户正偷偷用新式耧车播种。见他来了也不躲,反而举起个陶罐——里头是用官颁法子沤的肥料,已经冒出缕缕白烟。

暮色四合时,叶明登上钟楼远眺。四野星火点点,那是各村祠堂夜授农技的灯光。晚风送来隐约的歌声,是农人们新编的插秧小调,里头竟还夹着";叶大人";三个字。

签押房的灯亮到三更。叶明在推广册上勾画着明日行程,突然从《农政全书》里滑出张纸条。

顾玉清秀的字迹写着:";农事之要,在使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他笑着添上一行朱批:";今有老农王倔头,已能教人辨土质矣。";

随着推广的继续,安阳府衙门前很快就排起了长队。各村派来的青壮汉子们背着干粮,眼巴巴等着领取新式农具。

叶明特意让人在衙门口架起三张长桌——左边堆着曲辕犁,中间摆着耧车,右边则是成捆的五谷尺。

";排队登记!";郑大年敲着铜锣喊道,";领了农具的,到后院学用法!";

后院空地上,刘石头正带着工匠们演示深耕技法。他把一根红绳绷直在地上,沿着绳子犁出笔直的沟壑。

“看好了!”刘石头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声音略微有些沙哑地喊道。他站在田地里,手中紧握着犁把,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仿佛这片土地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犁头入土要八寸深,犁出来的土块要像瓦片一样翻过来。”刘石头一边示范着,一边详细地解释着操作要领。他的动作熟练而流畅,每一个步骤都显得那么自然,仿佛他与这片土地已经融为一体。

然而,站在田埂边的几个老农却对此议论纷纷。他们蹲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其中一个老农皱起眉头,担忧地说:“这么深的犁沟,怕是要累死牛哩!”

话音未落,只见叶明牵着一头小牛犊走了过来。这头小牛犊看上去精神抖擞,毛色光亮。叶明将它套上了一架改良过的轻便曲辕犁,然后轻轻地拍了拍牛犊的屁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