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677章 筹备粮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衙门,叶明在张木匠的遗物前久久伫立。那个粗糙的木箱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每件都磨得发亮,看得出主人的爱惜。家信是写给他儿子的,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

"小山吾儿:爹在城墙上很好,每天有肉吃。你娘腿疼的毛病记得去陈大夫那抓药,钱我已付过。好好学认字,将来别像爹一样当个睁眼瞎。等打退了狼崽子们,爹教你做小木马..."

信纸在叶明手中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转向武明堂:"抚恤金提到每人三十两。另外,阵亡将士子女免除赋税,年满六岁可入官学,费用由府衙承担。"

"大人!这...这远超朝廷定例啊!"武明堂惊得差点掉了毛笔,"府库哪有这么多..."

"从我的俸禄里先扣。"叶明沉声道,"不够的去找城里富户募捐。贴出告示,凡捐银百两以上者,可在新修城楼上刻名留念。"

武明堂张口结舌,但看到叶明坚决的神色,只得领命而去。

傍晚时分,叶明正在书房计算重建所需银两,忽听前院一阵喧哗。出去一看,竟是几十个百姓围在衙门口,有的扛着米袋,有的抱着布匹。

"这是..."

"大人!"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上前拱手,"小老儿是城南粮铺的赵掌柜,听说大人要抚恤阵亡将士,特献上白米二十石,略尽绵力!"

"我是锦绣坊的周娘子,捐棉布五十匹!"

"俺们瓦匠帮凑了十五两银子..."

"这是我男人生前藏的陈酒,给伤兵们洗伤口用..."

声音此起彼伏,叶明喉头一阵发紧。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善念,竟引来如此回响。

"诸位高义,叶明代安阳将士谢过!"他深深一揖,"武师爷,准备功德簿,详细记录每位捐赠者。"

人群后方,一个瘦小的身影怯生生地挤过来,是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粗布包袱。

"大人...我、我没有钱..."女孩声音细如蚊蚋,"这是我娘绣的鞋垫,给伤兵叔叔们..."

包袱展开,里面是十几双粗布鞋垫,每双上都绣着"平安"二字。叶明认出这是阵亡士兵王老五的女儿,父亲战死后,母女俩靠缝补为生。

"你娘的手艺很好。"叶明蹲下身,与女孩平视,"明天带你娘来衙门,伤兵营需要会针线的人帮忙缝补衣物,工钱一天三十文。"

女孩眼睛一亮,飞也似地跑回去报信了。叶明望着她瘦小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些普通百姓的坚韧与善良,比他见过的任何权贵都更令人敬佩。

接下来的三天,安阳城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生机。城墙修复进展神速,分段包干的工匠们你追我赶,最快的一组已经完成了指定段落,喜滋滋地领走了额外赏钱。

伤兵营里,蒸馏酒消毒法初见成效,新增的化脓病例减少了七成。更令人欣慰的是,城中富户的捐赠源源不断,抚恤金的缺口渐渐补上。

叶明站在城墙上,望着北方隐约的山影。那里,乌云应该已经带着他的密信赶回部落;而更远处,阿史那或许正在重整旗鼓。

安阳城的危机,远未结束。

随后的几天,叶明一边安置伤员,一边按照和乌云的约定,开始给她筹备粮食。

幸亏今年的收成还不错,不然的话,他可凑不齐那么多的粮食。

七天后,三更的梆子刚响过,安阳府西侧的偏门悄然开启。二十辆装满"石料"的大车缓缓驶出,车轮特意用麻布包裹,碾过青石板路时只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叶明披着黑色斗篷站在门洞阴影处,目送车队融入夜色。

领队的是个精瘦汉子,叫赵三,曾在草原做过十年马贩子,熟悉各部族路线。他腰间暗藏的那枚骨牌,将指引车队前往乌云部落的秘密营地。

"大人,这要是被朝廷知道..."武明堂跟在叶明身后,声音发颤。

"所以绝不能让人知道。"叶明转身,斗篷擦过沾满露水的墙壁,"粮仓那边的假账做好了?"

"按大人吩咐,账面上是修缮耗用三百石,虫蛀霉变七百石,其余两千石做成被黑狼部探子烧毁..."武明堂擦了擦额头的汗,"但新任转运使下月就到,万一盘查起来..."

叶明拍了拍这位忠心师爷的肩膀:"放心,顾慎已经打点好了。转运使是他父亲的门生。"

回到书房,叶明点亮油灯,展开乌云留下的羊皮地图。西部山谷距离安阳约两日马程,地形险要,三面环山,只有一条狭窄入口。若真如乌云所说,阿史那在那里囤积了秋季攻势的粮草...

"大人!"阿青的声音突然在窗外响起,"有人闯进衙门后园!"

叶明迅速卷起地图,吹灭油灯。刚拔出佩剑,后窗就传来有节奏的轻叩——三长两短,是他与乌云约定的暗号。

阿青像只黑猫般无声落地,短剑抵在来人的咽喉处。月光下,乌云脸色苍白,右臂不自然地垂着,皮甲上有一道明显的刀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