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大秦的发展速度,大概还要十几年才能勉强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
在这期间,技术依旧解决不了人口问题。
嬴政沉默了一下,转头朝着外面走去。
李缘跟着他走到大殿内,看到嬴政坐回王座上,拿出了一张新的A4纸,提笔开始写着什么。
李缘走过去一看。
挺巧,标题那几个字他都认识:《大秦人口发展计划》
“你们后世,是不是也经历过人口不足的困难?”一边写,嬴政一边说。
李缘沉默了一下,这个……好像真没有……
“华夏没有,外国有。”他想起了那个曾经技术领先全球、但现在因为工人稀缺而产业中空化的山姆大叔。
虽然他们变成那样有许多政治原因、甚至说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
但那好歹也算个例子吧……
嬴政接着提笔,同时让门口的锦陇把张苍叫来。
“又要借国师府的名头办事?”
“对。”嬴政顿了一下:“那个张苍,对女婴有些看重,寡人要想办法把女子也拉进来,现在人力不足,女子一样可出力,让他办正好。”
李缘沉默了,这倒真挺符合嬴政作风的,缺人了把女的也拉进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对提高女子地位也有些好处。
可张苍……
“政哥,张苍他……”
“你是想说历史上的他在这方面和现在的态度不符?”
李缘点了点头。
史记记载张苍:苍之免相後,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妻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PS:翻译我就不放了,有点……)
嬴政看了他一眼:“那是历史上老年的他,不是这个。”
“而且。”
嬴政的语气居然有些唏嘘,因为他想到了历史上那个求长生的晚年自己:“长生这个梦,太美好了,美好到王侯将相谁都阻挡不了。”
李缘看着他,轻声问了句:“那你现在呢?你想长生吗?”
嬴政苦笑着摇了摇头:“哪怕是后世的先进技术、还是你这个时空穿越者都做不到,寡人还奢望什么?”
他相信自己不仅,换成历史上任何一个君王在他的位置,都不会再奢望一个不可能的答案了。
知道了结局,就过好这路上的生活吧。
只要功绩足够大,寡人肉体无法长生,也能活在后人的神话里!
……
咸阳城外。
某村庄。
李缘带着嬴政来暗访了。
“不是,你都交给张苍干了,为何还要亲自来看?”李缘有些不解的问道。
嬴政说:“寡人可以不懂,但也不能在一些事务上被臣子蒙骗;这无关乎对下属信不信任,这是身为领导者应有的担当。”
“如果在大方向或者一些基本事情上都不了解,这样的领导跟你说过的躺平有什么区别?”
李缘没说话,他感觉嬴政在讽刺他……
前方,村庄内显得有些冷清。
这个时代的气候有些寒冷,在后世这片地区能种的冬小麦,在这个大秦压根长不起来。
而随着农闲时节的到来,村中几乎只剩下了老弱妇孺。
因为壮年劳动力们都出去了,不管是修路还是进工厂、哪怕是去矿场,好歹也能给家里添一些银钱。
而且这里是内史地区,也算是天子脚下了,这里的百姓算是秦国过得最好的了。
不过万事都是相对的。
虽然这里和咸阳一样属于秦国的内史地区,但由于距离咸阳城四十多里的缘故,这里的人们只是在交税时才感觉自己和咸阳城的人是同类。
在去年国师出现之前,秦国各地的人口流动远没有现在这样,还出门去其他县甚至郡城?许多人可能直到十几二十岁都没去过自己所在的县城。
其实不止这个时代,哪怕是李缘在后世,除了小时候父母带他南下去另一个省的省城的几次外,其他时候他连家乡的地级市都没出去过,直到他大学去省城读书。
村口,几个孩童正在玩着游戏。
村内,一些老人正在话着家常。
村后的一片树林旁,一些妇女正在用藤条编织着一些东西。
科学院的成立不仅是推动大秦科技进步的发动机,也是将许多技术下放民间的机构。
用藤条和树枝做家具之类的技艺,从以前的只有一些手艺人会的情况,渐渐向所有百姓传播。
手艺人们被朝廷收编,研究更好、更适合大众的技艺。
他们的技艺则打破门户之见,散落每一户百姓家庭成为他们的所需之物。
许多妇女主动去学,不仅是因为她们的热情,也是因为生活所迫:至少能给家里多添几件家具。
看到这些妇女一边做着手工一边说笑,却浑然不顾手上的伤,反而憧憬着以后,嬴政恍惚间想起了在赵国的日子——那时候的太后也如同这些妇女一样,为了照顾好孩子拼尽全力,为了省点钱会不顾受伤主动做一些她会做的家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